当前位置:主页>乐理知识>乐理知识大全>

音乐基础理论复习提要(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6-10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2. 表演歌曲

  表演歌曲是把表演和歌唱结合在一起的演唱形式。

  通常是小组齐唱、重唱或合唱,有时还和独唱结合,有女声、男声、男女声混合声部组合方式;表演人数一般为2、3人到10多人不等;曲调大多生动活泼而口语化,节奏较鲜明,常具有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的特点,有时还穿插说白,幽默风趣。

  《库尔班大叔您上哪?》陈克政词、彦克、克里木编曲。

  五、诙谐歌曲和讽刺歌曲

  1. 诙谐歌曲

  诙谐歌曲是用风趣的笔触逗人笑乐的歌曲。通过这种手段既可褒贬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可表现劳动人民机智、幽默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的欣赏。

  2. 讽刺歌曲

  讽刺歌曲是用讥讽和嘲笑的手法,揭露消极、落后和反动事物的歌曲。

  讽刺歌曲表现手法多样:有的运用譬喻、反语等手法比较含蓄的嘲讽;有的一针见血、直截了当地进行讥刺;有的则用夸张、模拟等手法加强讽刺效果。

  《老天爷》赵元任作曲。

  六、摇篮曲和小夜曲

  1. 摇篮曲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摇篮曲的音乐形象具有温存、恬静、亲切、安宁、甜美等特点;曲调比较简单,优美动听,其节奏和伴奏大多模仿摇摆的律动,有摇荡之感;常采用6/8,2/4,4/4节拍。

  舒伯特的《摇篮曲》*、东北民歌《摇篮曲》。

  2. 小夜曲

  声乐体裁的小夜曲是指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爱情歌曲,流行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通常是年轻人在黄昏和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的情歌。

  曲调一般都具有优美动听、娓婉轻柔和富于歌唱点;在演唱时一般都用曼陀林和吉他伴奏,因是在黄昏和夜晚演唱,故而在气氛上都具有安静幽雅并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草原之夜》*张加毅词、田歌曲。

  七、大型声乐作品

  大型声乐作品是指那些结构庞大、规模宏伟的单乐章或多乐章,或由若干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或称组歌)、声乐协奏曲、声乐交响诗。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的欣赏

  第七章 民族音乐欣赏

  第一节 民族音乐简史

  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历史悠久,远源流长。其发展过程可归纳为五大阶段:远古先秦识其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一、远古先秦时期(公元前2世纪以前)

  远古时期,先民们在原始社会创造了原始音乐,从出土的乐器可知音乐是当时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音乐艺术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出现了《韶》、《大夏》、《大武》等大型乐舞。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音乐文化空前繁荣。曾侯乙编钟、《诗经》、《楚辞》等可为代表。诸子百家围绕音乐的本质、音乐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系、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的社会教育作用等问题进行辩论。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

  秦统一六国以后,在音乐方面设立了音乐机构“乐府”。汉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扩大了音乐机构“乐府”,来自各地汉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的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提高。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魏晋时期的音乐家嵇康,以演奏琴曲《广陵散》著名,并编著有关琴的理论著作《琴赋》。他认为音乐与政治存在矛盾,必须改政治,才能产生“和”的音乐。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域少数民族和高丽等国的音乐得以在中原地区广泛流传,并为唐代音乐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隋唐音乐(公元581—907年)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为唐代音乐文化的辉煌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唐代统治者在宗教、文化、艺术方面的“兼收并蓄”,使长安成为音乐文化交流中心;中央到地方都设有音乐机构,音乐学校“梨园”“教坊”出现,使音乐人才辈出;一批音乐人才在演唱、演奏及作曲技巧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出现了一些反映现实的优秀作品;由于传授乐曲的需要,出现了早期的乐谱(如曹柔发明的“古琴减字谱”),大量的音乐专著(如《乐府要录》《乐府杂录》)。

  四、宋元明清音乐(10世纪中叶—20世纪初)

  宋初工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城市的繁荣,使说唱、杂剧、器乐等民间音乐得到迅速发展。杂剧是我国戏剧发展初期影响最深的表演形式。永嘉的“南戏”则与杂剧平分秋色,形成南北两大派。

  传统器乐的演奏继续发展,演奏技艺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器乐曲,如《潇湘水云》、《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夕阳箫鼓》等。

  民歌和民间歌舞在明清也有新的发展,如四川邛州的“秧歌”、湖南衡山的“采茶歌”、广西侗族的“浪花歌”、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弦子”等。

  明代音乐家朱载育在乐律上有独特的贡献。他在《律吕精义》中通过精密计算个科学论证,阐明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他还据此对笛、箫等乐器的制作进行改革。欧洲学术界认为他是东方文艺复兴式的文化巨人。

  这一时期收集、整理和创作的民族音乐理论著述和曲谱保存下来的很多。

  五、近代音乐(公元1840—1919年)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音乐文化的进入使中国乐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堂乐歌”的出现,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新生事物,其内容多以反帝、强兵、御侮等爱国思想为主题。

  近代还出现了许多地方色彩浓郁、格调清新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主要有河北的“吹歌”、华中的“八音”、江浙的“江南丝竹”、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广东音乐”。其中后两者在全国的影响最大。

  近代音乐文化既继承了古代音乐文化的主流,又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掀开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音乐文化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节 名曲欣赏

  一、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乐曲的由来:一说是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改编而成;一说是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乐曲以初唐诗人王勃《藤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来立意,因此欣赏时,应尽可能结合《藤王阁序》提供的意境为背景来理解作品。

  乐曲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由7个乐句组成,乐句间或乐句中小分句间,都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乐曲以古筝特有的演奏技巧,营造出橹声、桨声、水流与渔民们怡然自得的歌声浑然一体的奇妙意境,生动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万倾碧波,渔帆点点的画面。后半部分,将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结合成一个循环圈,多次反复并且逐次加快,跌宕起伏,表现了渔民们满载丰收的喜悦,竞相归舟的情景,将乐曲推向高潮。

  乐曲的尾声以突然放慢的速度和以八度跳进的五声性下行模进的旋法,逐渐将乐曲引向终止意思,适才喧闹的江岸已被夜幕笼罩,人群散尽,悄然无声,只留下浑然一色的“秋水”、“长天”。

  二、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华彦钧曲)

  了解作者华彦钧的身世经历及其创作,有助于理解作品。《二泉映月》的标题不过是这首乐曲的标志而已,曲名不一定能概括乐曲包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

  作品用激昂悲愤的语调,倾诉自己的屈辱和痛苦,诅咒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二泉映月》采用我国传统音乐的循环变奏结构形式,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在全曲中进行五次变化和发展。

  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音乐主题在句幅的扩充和缩减,音区的上升和下降、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多次变奏后得到深化和发展。时而平静深沉,时而激动昂扬的情绪变化,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了解作品描写的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全曲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五个小段落,表现了刘邦的汉军战斗前高昂的士气,操练中队形变换迅速和士兵步伐矫健的形象。乐曲有条不紊的结构安排,使得情绪发展步步进逼,为过渡到激战场面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二部分包括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小段,是乐曲的重点。它描述了夜幕降临、伏兵重重、楚军被围,两军对垒、短兵相接,千军万马、纵横沙场、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场面。在激烈喧嚣的紧张战斗中,意外出现了“四面楚歌”,为全歼楚军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包括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五个段落,前两段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对比。现在演奏一般都删掉后三段,以使主题更突出,结构更精练。

  四、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山东民间乐曲)

  了解唢呐的音响效果、演奏技巧以及长于表现乐曲和思想。

  《百鸟朝凤》是一支能充分展现唢呐吹奏技巧的独奏曲。1953年,唢呐之乡——山东菏泽的民间艺人任同祥把它带到“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的舞台上,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后来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会”上,又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赞赏,为我们民族音乐增添了光彩。

  乐曲包括两大部分:旋律部分和以模拟音调为主的部分。它以高超的唢呐技巧和音响模拟的手法来表现各种飞禽啼鸣,生动有趣地描述了一个盛大的祝寿场面。

  乐曲的第一段,以民间气息浓郁的曲调,有着北方音乐粗犷、爽朗的曲型风格,造成一种欢乐的情绪和变化多端的气氛,为第二段落模拟音调的出现,提供了心理和情绪上的准备。

  第二段落对各种鸟鸣的模拟,使人感受到百鸟争鸣的热闹欢乐气氛,还能使人产生一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乐观向上的情绪。

  五、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传统的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的景色:在那暮鼓送走夕阳,箫音迎来的傍晚,人们驾起轻舟,在平静的春江上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山河如此娇丽,生活也更多色彩。

  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谰拍岸、挠鸣远籁、款乃归舟、尾声。

  欣赏时注意体会各种乐器和旋律所表现的意境,并据此来领会作品。

  六、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有情节的叙事性音乐作品,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我国广泛流传、妇孺皆知。因此欣赏这个作品,必须熟悉“梁祝”的故事。

  作品选取了故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投坟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将交响乐与我国民族戏曲音乐的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演奏时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技法和效果,别具风味。。

  乐曲用奏鸣曲式写成,,分呈式部、展开部、再现部。呈式部主要表现在鸟语花香、风和日丽的江南春色中,梁、祝路遇相识,折柳结拜,同窗共读,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情景。展开部主要表现英台抗婚,梁祝重逢,山伯悲死而英台哭灵,祭坟投坟。再现部表现梁祝双双化蝶,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第八章 世界流行音乐鉴赏

  第一节 世界流行音乐概况

  一、流行音乐的概念

  流行音乐是指与古典、正统的音乐不同的一种音乐形式,能够让城市中的大多数听众所接受,易于掌握,能使普通大众都感兴趣的音乐。这类音乐作品旋律清晰,音域适中,伴奏和和声手法都非常简易。

  特点:娱乐性,一般不具备很深音乐理论和技巧修养甚至根本没什么音乐知识的听众都能接受;生活性,它直接宣泄人的情绪和感情;通俗性,歌词大多近似白话,而且表达的内容很贴近生活。

  二、世界流行音乐的起源

  流行音乐起源于欧洲主要为满足城市大众的业余生活。随交通工具的进步以及印刷工业的发展,流行音乐开始普及并广泛流行。传到美国,融合了各种不同种族的音乐,在表演风格和技巧上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到了二战后,美国成为国际流行音乐的中心。60年代蔓延到世界各国,而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听众,成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第二节 世界流行音乐的流派及特点

  一、19世纪的流行音乐形式及特点

  19世纪的流行音乐是以器乐为主的音乐形式,当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华尔兹舞曲、进行曲和序曲等器乐作品。

  1. 华尔兹——来源于德国民间舞蹈

  19世纪中叶,一种源于德国民间的华尔兹舞走进城市舞厅,它与宫廷舞蹈风格完全不同。舞曲属慢三拍或快三拍形式,节拍强弱分明,突出第一拍的重音,节奏清晰,表现出外露热情的情绪。华尔兹的流行,使人们对舞曲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需要更多新颖动听的音乐作品来满足其要求,许多作曲家转向写作舞曲。圆舞曲创始作家约瑟夫·兰纳、“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是杰出的舞曲作家,他们的《蓝色的多瑙河》《多瑙河之波》等世界名曲至今仍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 波尔卡——来源于波西米亚民间舞蹈

  1840年左右,来源于波西米亚的波尔卡以较快的速度在城市流行。它与华尔兹不一样,多用较快的二拍子形式,节奏明快,富有跳跃感。

  3. 探戈舞——来源于阿根廷民间舞蹈

  1900年左右,起源于阿根廷民间音乐舞蹈形式的探戈舞开始传入欧洲,虽遭到一些贵族的敌视,但未能阻止探戈舞的普及和发展,相反起了迅速推广的作用。

  探戈舞是一种二拍或四拍的双人舞,因受美国黑人音乐的影响,在伴奏中使用切分节奏,给人以顿挫之感。

  二、20世纪40年代以前流行音乐形式及特点

  1. 布鲁斯

  由美国黑人创造,流行于19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的流行音乐。“布鲁斯”的意思是“哀怨、忧郁的”,采用一种慢4/4拍节奏,歌词多半是伤感、哀愁的内容,在曲调上b3和b7音及滑音效果。布鲁斯是声乐曲,主要在黑人社会流传,20世纪20年代进入美国白人社会,成为白人社会流行音乐的主流。《我已穷极潦倒》。

  2. 爵士音乐

  爵士乐是流行音乐领域影响最大,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形式,它作为美国的一种流行音乐对世界影响之广、之深、之久是任何其他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不能与之匹敌的。

  “爵士”原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位黑人音乐家的名字,爵士乐起源于美国黑人。

  爵士乐保留了布鲁斯音乐的风格其演奏很大部分是模仿布鲁斯的歌唱风格。其特征:a. 它是一种喧闹的、强调节奏的器乐曲。在节奏上采用切分音效果,形成一种令人想离开地面而跳动的轻松感;b. 它是一种即兴演奏形式,乐队以小型乐队形式出现。

  爵士乐的发展,经历了20年代的“热”爵士乐,30年代的摇曳爵士乐,40年代末的“冷”爵士乐。

  三、50年代以来的流行音乐形式及特点

  1. 50年代的摇滚乐

  摇滚乐是由一位叫普雷斯利的歌星开创的,摇滚一词出自一首黑人歌曲。它是一种以黑人中流行的节奏与布鲁斯综合而成的音乐形式。这种演奏非常喧闹,节奏很重,而且带有挑衅性。摇滚乐的代表乐队有甲壳虫、滚石等。

  2. 60年代的摇摆乐

  摇摆乐的背景是反对侵越战争,反对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在音乐上最初没有明显的特点,它借鉴了布鲁斯、爵士乐等音响,在演奏中体现了不同风格。其特点:a. 音乐素材主要来自乡村音乐和布鲁斯,在演奏时充分利用扩音器产生的效果,造成失真的音响;b. 节奏部分主要以鼓为主,击奏出强烈的重拍;c. 歌曲内容大部分是涉及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种族歧视;d. 在舞台上充分利用灯光技术,造成非常热闹的气氛。

  3. 70年代的迪斯科

  迪斯科原意为唱片夜总会,它是一种具有强烈而单一节奏的跳舞音乐,没有强弱交替的重拍,具有一种轻快跳跃的感觉。迪斯科每分钟固定125拍。

  迪斯科音乐从1974年以后开始进入极盛时期,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年和舞迷;首先在英、美流行,以后遍及世界各国。

  第三节 流行音乐对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影响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的布鲁斯、爵士乐曾在我国一些租界红过。但流行音乐真正在中国普及还是近10年的事,从萌芽到普及、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

  80年代是港台流行歌曲传入大陆,同时美国摇摆乐也传入我国。其后我国音乐工作者相继创作了我国自己的流行歌曲。80年代末期“西北风”的流行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走向成熟。

  流行音乐在发展中往往出现两种情况:首先,当新的音乐诞生时,往往会遭到社会上正统观念和保守势力的反对,但由于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各种偏见也就自然消失,被社会所承认。其次,流行音乐在发展中由于商品化的趋向日益扩大,一些出版商和歌星们为了盈利的目的,出版、制作、表演一些格调不高的节目,使流行音乐与黄色音乐混在一起。因此,我们在欣赏流行音乐时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线谱上的符号全有了,一节完美的乐理课!

五线谱上的符号全有了,一节完美的乐理课!

五线谱(Musical Notation),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记谱法,通过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属于运用最广泛的乐谱之一。 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

五线谱入门 221 阅读

认识基本和弦:为什么流行歌听起来都这么像?

认识基本和弦:为什么流行歌听起来都这么像?

乐理视频教学《认识基本和弦》为什么流行歌听起来都这么像?...

乐理视频教程 190 阅读

听辨节拍练习

听辨节拍练习

练习要求: 1.致酊i从以上66条试题中,任选-题进行练习。 2.教师弹奏乐曲,每题弹.三近:学生用笔在相应答案口内画听写节拍...

乐理知识大全 77 阅读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七章 三拍子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七章 三拍子

第七章 三拍子 三拍子的基本精神是温柔、优美的;它的第一拍是强拍,二、三拍弱,强拍仍以下击拍(down beat)来表示。 一般说来,3/4最常用,除快速的圆舞曲外,通常都是温和而优美的。...

五线谱入门 192 阅读

变格进行与变格半成进行介绍

变格进行与变格半成进行介绍

变格进行IV-I(s-t或S-T)与变格半成进行I-IV(T-S或t-s)这两种和声进行都由主和弦与下属和弦构成。在这两种和声进行中,由于根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与下属和弦的特性,和声效果比较沉...

乐理知识大全 289 阅读

简谱VS五线谱

简谱VS五线谱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他的历史相当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四线谱。不过目前的体制,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所底定的。 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

五线谱入门 202 阅读

从头重复介绍

从头重复介绍

乐曲从头重复时,前面的ll:记号可以省去。如果重复结尾不同,可用 记号来标明。第一次唱(奏) ,第二次省略 唱(奏) 。如图:...

乐理知识大全 171 阅读

收拢性的和声进行

收拢性的和声进行

从不稳定功能和声进向主功能,具有回归稳定状态的性质,属于收拢性的和声进行。...

乐理知识大全 83 阅读

音程和弦/七和弦

音程和弦/七和弦

第五讲 七和弦 七和弦是四个音按三度关系结合起来的,即在原来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三度音。由于根音与七音的音程为七度,所以称之为七和弦。 由于七和弦中出现了不...

乐理基础知识 154 阅读

等和弦知识

等和弦知识

等和弦是指记谱不同、但实际音响效果相同的两个和弦,它们互为等和弦。 等和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所有的和弦音都是作等音变化,但不改变和弦的结构。即大三和弦还是大...

乐理基础知识 205 阅读

模唱单音和短旋律练习

模唱单音和短旋律练习

练习要求: l.教师从以上14条试题〈每条4小题)中,任远2小题(含大、小调务半)悲行练习。2.教师先弹奏标准音(a)、题的上和弦及.主音后,再弹奏短旋律。每题弹三逾。 3.学生楼唱各音,...

乐理知识大全 120 阅读

调和调式教学

调和调式教学

1.调的概念 调的狭义概念就是音乐的高度,更准确地说,是主音的音高。当我们说某一首歌是A调时,意思往往是do=A。任何一个音都可以成为调式的主音,所以,这个意义上的调...

乐理基础知识 202 阅读

节奏感与乐感

节奏感与乐感

一个人节奏感好,另一个人乐感好,哪一个更好? 乐感好的当然更好。 节奏感是小概念,乐感是大概念。节奏感与乐感,是你中有我而我中无你。节奏感仅是对节拍韵律的感知...

乐理基础知识 286 阅读

乐谱基础知识《第一讲 音的概念》教程

乐谱基础知识《第一讲 音的概念》教程

第一讲 音的概念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

五线谱入门 110 阅读

音阶与音级的关系

音阶与音级的关系

音阶与音级的关系 (一)和弦 (二)三和弦 在弹奏时只要能确定一个音在音阶上的级数,通过音阶与和弦之间的关系,就知道该弹大和弦还是小和弦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和弦是伴奏的...

乐理基础知识 19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