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普朗克,法国音乐家中的名人,是著名的“六人团”成员。他在欧洲游历期间,结识了贝尔格、韦伯恩和勋伯格。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声乐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启示。在其他体裁方面,普朗克创作的作品如管乐室内乐,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著名的例子有为管乐五重奏与钢琴而作的六重奏以及形式多样的管乐奏鸣曲,包括这首两支单簧管的奏鸣曲(1918年)。此曲属于普朗克早期的创作,那时他受到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特别影响,正如普朗克自己曾承认的那样:“毫无疑问是德彪西把我领入音乐之门,而斯特拉文斯基则是我的楷模。”这首奏鸣曲的创作与斯特拉文斯基的技法相近,为了超越调性音乐的界限,普朗克同时运用了两个不同的调。仅从这首两支单簧管的奏鸣曲要求用一支降B调单簧管和另一支A调单簧管来演奏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首作品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着重强调掌握单簧管的各种音色变化,以表现音乐色彩的细微差别。在第一乐章中有高度旋律性的、结构自由的、华彩般的中间乐段;持续轻柔、徐缓的第二乐章充分利用了单簧管音色忧郁的一面;终曲乐章显示了完美地对位,“狂喜的”单簧管象征游戏与生存的快乐,而乐声中也夹杂少许讽刺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