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惑:广义的电子琴的四大分支 之四 电子合成器
解:人们在媒体里听到的节目片头曲、广告音乐,显然不是现场演奏,而应当是事先弄好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请乐队来录音,另一种,则是采用了电子音乐制作工具做出来的。即便是演奏的录音,也需要后期加工。比如歌星的专辑,如果伴奏做得不好,或电影配乐效果平平,销量或票房肯定打折扣。这时,电子键盘类的另一个分支:电子音乐合成器就要出场了。
电子音乐合成器(以下简称“电子合成器”或“合成器”)是上世纪50年代诞生的。最早的合成器像是一台大机器,人为地调整声波的波形来制作出各种奇特的声音。此时会弹琴的一般演奏员是不会用这种机器的。60年代,发明家把这种机器加以改造、小型化并加上了键盘。从这时起,电子合成器就不仅仅是电子工程师才能操纵了。
既然它最早就是为了整合出特殊的音效的,那么这个特点被完全保留并且发展了。比起其它亲戚来说,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根据人的需要制作出无限的音色,包括以传统乐器音色为基础的变化声音、组合声音(就是把它们的物理波形粗调细调或者叠加),还有乐器之外的比如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空谷回声、动物叫声、风雨雷电声、公路嘈杂声等等,还有合成器使用者头脑中的幻想声音。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高级的合成器更是有采样功能。好比录音机,可以录下所有能录下的声音,然后对它的波形再进行编辑。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制作出来的特色声音要保存,所以合成器的存储区相对地要大一些。制作出来的声音是要用于电子音乐作品之中,所以还要有把音符演奏出来存在一个空间内。在合成器里,这项工作是由音序器来完成的。录下来之后若不满意,甚至还可以一个一个小节地、或一个一个音符地修改(依不同合成器的性能而有所不同)。
这之后,还要把每次单独录到音序器里各个声部合起来,加上效果,比如混音、滑音、颤音、延音、和唱效果等等。最终以一个统一的整体播放出来,就是一件合成器作品。
可以看出,合成器的主攻方向是制作音乐。有时甚至是在精确地制作。所以它的造价相对较高,万元级以下的基本上没有什么人问津。这是需求所决定的。因此回放的时候如果能有专业的音箱会更好,所以合成器本身往往不自带扬声器。
因为合成器有键盘,自然可以用来演奏,能够称为乐器而不仅是机器。而现场演奏并不是合成器的主要目标,所以有些编曲键盘带的功能,比如节奏,合成器却常没有。在实时演奏这一点上,编曲键盘更能胜任。
14、惑:平常总听到MIDI是怎么回事?与合成器有什么关系?
解:合成器往往要用到各种辅助设备。最能想得到的就是连接电脑。于是还要有各种接线用于传输信号。电子信号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之分。电子乐器大量地应用了数字式,比如说“弦乐”被编在了第48号,而“移调”中的“1”代表高一个半音,等等。早先,各个厂家都定一个自己的标准,我把弦乐放在32,你放在57。这样的话,在不同厂家的不同设备连接的时候就出了问题。于是人们定了一个国际通用标准,使得用这个厂家的合成器做出来的音乐在那个厂家的设备上也能正确回放。也把各接口做了统一规定。这个标准就叫“乐器的数字化接口”。英文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缩写是MIDI,它是一种标准或协议。
一整套MIDI系统包括合成器、音源、电脑与相关软件、调音台、MIDI数据线、数码录音机等等。用它们来制作音乐。有输入音符信号的,比如合成器,或者一些专门的MIDI键盘。这种键盘往往没有很多丰富的功能、没有音源,而有一些别的指标比较高。因为它本来就是为制作音乐而不是现场表演而设计。有编辑整理混合已经录入的数字音频信号的,比如可以用电脑软件、调音台。有播放已经合成好的音乐比如音源,有录音的专用录音机。还要用接线把这些设备都连起来,就是MIDI线。
后来人们拓宽了“MIDI”的概念,把用MIDI标准下的一套设备制作出来的音乐就叫“MIDI音乐”。久而久之,在一般的场合就没人计较它的含义了。它在多媒体电脑里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用合成器做电脑数码音乐比较“专业对口”,但不一定非得是合成器才得做。现在不到2000元的电子琴就基本带有MIDI线的接口“MIDI IN / OUT / THRU”。其中,MIDI OUT是用来从琴往电脑里传数据。只要接上MIDI线,并且电脑有相应的声卡和软件就能往电脑里录入。(详细的使用法请见本论坛贴子:
声卡的要求比较高。不同声卡的回放差别可能比较大。并且这种差别可能和价格不成正比。至于具体原因,笔者由于不主攻这方面,故不在本文贸然讨论。
有了电脑软件,比如Cakewalk等之后,它有很方便的编辑功能,对制作者的演奏要求的门槛大大降低,比如一首乐曲原速160,可以用10的速度录进去再修改(不仅仅电脑软件才能做到)。甚至纯用鼠标就可以点击出一首作品。最简化的一套MIDI设备可能只剩一台性能够用的电脑、一个软件、一个普通声卡、和普通音箱。用鼠标分声部入点击入音符,然后进行一些编辑,就直接播放出来。这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的福音。可以具有入门级(比如只有业余一级)的演奏水平就拿着一个总谱,在电脑上再现出来一首好听的作品。有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兴趣,花上很多功夫制作自己想喜欢的MIDI音乐,然后反复给自己听。哪怕是分声部完全把音符照抄进去,不做任何效果编辑,然后合起来直接播放,都会有不小的成就感。这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电脑数码音乐制作了。
15、惑:一般来说,人们对电子琴家族成员的认识的顺序是怎样的?对于这些名称所指的含意的认识是否还有些朦胧?
解:这个差异是存在的。在我国,人们学习电子琴,其中大部分都是让自己的孩子去学琴。一个孩子对电子琴的认识,就是一家三五口对琴的认识,就会推广为一个大院儿的人对于电子琴的了解。
琴童最先接触的是最普通的便携式电子琴,也就是1000到5000元之间的(本问不讨论玩具琴)针对初中级学习者和自娱者用的单排键电子琴,这占有压倒性多数。此时人们认识的是中低端的“编曲键盘”,但头脑中未必有这个词汇。这是不要紧的。
学电子琴之后,便会马上听说有钢琴,在琴童及家长的眼里,钢琴比电子琴左手复杂、它的键盘很沉。学电子琴的不容易弹得动。继而就会听说过有电钢琴。一是因为电子琴音色里有“电钢琴”,二是因为电钢琴这个名称比较通俗,所以人们会更好奇。
学到中级水平(参《之二》第七问)之后,就会逐渐意识到“合成器”与“电子琴”是有渊源的。隐约感觉到“合成器”是高级的电子琴,又不很清楚它高级在哪里,具体怎么用。由于现在的键盘手和电声乐队比较多了,学习者又会听说“键盘”,会认为它是比较高级的东西,却又不好说出它和电子琴的关系。
大约到了中高级水平之后,又会对“双排键”有一些耳闻,心里想两排的肯定比一排的要高级,但此时对具体高级在哪里并不是很清楚。等到有一小部分学生真正进入到了双排键的学习之后,才会真正体会以到它和以前学的普通单排键电子琴的区别。
对于另一些因为喜欢听流行歌曲而接触电子琴,和曾经用吉它自学自乐、后来改为摆弄电子琴或组电声乐队的人们来说,他们对电子琴的认识多数是20到2000元之间的琴。他们倒可能多听说一些键盘与合成 器。知道合成器高级、能出各种声,知道“键盘”用在“乐队”里很好。
而对于学习不少钢琴的琴童和家长来说,电子琴也就是20到2000元之间的、简单的、键盘“软”的
之一第五问补丁),是暂时买不了钢琴情况下的代替品,电钢琴也是一种代替品。而对编曲键盘与合成器并不是很感冒。
一般人们先认识单排键电子琴,后认识双排键电子琴。这是双排键不普及的缘故。
16、惑:历史上电子琴各分支出现的顺序是什么?是否各不相干?
解:在历史上电子琴这几个分支的产生过程与人们的认识有所区别。最显著的是,先有的双排键,后有的单排键。
新事物的诞生通常要有原型。人们能从双排键电子琴和管风琴的演奏中一眼看出它们的关系:都是二排或多排键盘,脚下一排大的杆式键盘,演奏起来手脚并用,都能选用不同的音色(管风琴的声音不是单一的,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并且都擅长于长音复调作品。
双排键电子琴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起源于管风琴这一点。在第十问中已经提到过了。而用新的电子技术的双排键电子琴是在50年代。
编曲键盘、带键盘的电子合成器和电钢琴都起步于60、70年代,或多或少都是受了电子管风琴的启发和电子科技的影响。
先说编曲键盘/电子琴。电子管风琴/双排键电子琴比管风琴和管弦乐队要机动灵活,但还是显得不够方便。一台琴仍需要2到4人才能搬运。于是人们想到能否用一种更便于携带的电子键盘乐器——想来想去肯定是把立式的变为便携式的,手键盘改为一排,去掉脚键盘——并且使它的效果和双排键比起来尽可能损失得少。于是把“旋律”、“和声”、“低音”三层压缩为“旋律”、“伴奏”两部分。这“伴奏”也就是现在的单排键电子琴的“自动和弦”功能。
另一方面,二战后电声乐队和流行风格的迅速增长,使得现代的音乐比较容易提取出一些模块化的部分。噪音层(鼓点)的应用相对于古典音色来说明显增多,这可以直接做成各种节奏型,并配上和弦以小节为单位循环。乐曲的不同段落、乐句之间的变化就演变成了单排键上的前后奏、主奏、插入句。而“主调”音乐的大量应用在流行音乐里,使得人们在单排键上可以不过于地为“复调”而忧愁(复调即有两个或以上的并行的旋律线。因为左手被弹奏和弦所占据,所以只用一只右手弹奏两个以上的旋律声部会有力不从心的情况)。此外,小型、微型音乐作品,比如儿童歌曲也常用主调音乐的思路。所以从双排键简化到单排键,还是可以较好地处理相当一部分的情况的。
好的单排键电子琴可以存入由计算机从互联网上下载来的伴奏风格,还有可以前期存储一些信息或音符,都是为了在单排键上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比如扒带时更接近原版。
再说说合成器。既然最早的合成器不好驾驭,人们自然地想到了把它装上键盘,因为前面有电子管风琴的成功经验。加了键盘的合成器效率提高了百十倍。由于合成器侧重于制作音乐,所以即时演奏多声部的这种要求就低得多,往往只需要分声部制作,每次只演奏一个声部,因此只需要一排键盘就够了。正是这排键盘,把它带入了电子琴键盘类乐器的大门。
最后说说电钢琴。既然管风琴可以衍生出电子管风琴,那么钢琴为什么不可以衍生出电子钢琴呢?于是电子钢琴的出现就很自然而然了。最钢琴需要继承钢琴的两个独特属性:音域、重力键。此外,一切都可以效法甚至直接照搬电子琴的技术。因此电钢琴有了传统钢琴之外的新本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分支的乐器性能是在不断改进中的。不能说单排键只是双排键的简化。单排键是在双排键简化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因为单排键更灵活、研发周期短,所以有些新本领新特点是先加入到单排键后加入双排键的。
这四类乐器正是这样具有相通性、互相影响、共同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