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惑:学到什么时候算是中级水平、高级水平?自学能学会吗?需要多长时间?
解:人们常关心的中高级,可以认为是业余学琴的中高级水平。如果用“考级”来做参考,那么一般而言,三四级开始就能算是中级水平。七级以上能算是高级水平。为了拿一个什么证书、加分而突击出来的通过几级几级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对于一般的六七岁开始学琴的智商在100左右的学生,如果他们的家长有让他们学的愿望且愿意有付出,而自己对学琴既不是很有兴趣,又不反对,上的4-10人集体课,并且能保证每天练半小时,教师是合格上岗的话,差不多两年半,能整体进入中级水平。大约四年多后,能整体进入高级水平。约六年至六年半通过业余最高级的考试。此处均指真实内在水平。对于快一些的孩子,比如自己要强、对音乐有一些兴趣,或者是能培养出了兴趣,老师又很好,其它条件不变的话,两年之内就能进入中级水平,三年半就能进入高级水平,五年之内就能通过业余最高级的考试。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以上参考时间是为了让家长或学琴者心里有数,别被不具电子琴教学资质的人给糊弄了,而不是要催着往上赶。如果把音乐本应带给人的美全抹杀了,还不如不学。那简直是在用激素和圈养催熟烤鸭。
“学会”、“会弹”这一种提问方式的模糊性已经在咱们的“之一”里说明过了,
大凡本领,都或多或少的有一部分比较容易总结、列成条目章节写成书,这部分是可以自己看懂的;而另有一部分是需要人亲身体验、积累经验、互相讨论、当面传授的,不好自学的。艺术学科后一部分会多一些。我们在学习音乐时,像乐理等等是好自学的。而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和体味,需要一些自己的阅历或者借鉴别人的经验。对于自己弹的乐曲的一些细节,闭门造车则是很难学精的。
一般来说,学琴的早期阶段,主要训练手的灵活性,把乐曲的音符节拍弹得比较准就达到要求了。学到一定水平之后则要开始让自己的演奏更细腻、更优美、打动人。所以,总的来说,对于不打算学得很深、不想搞专业或只是想自娱自乐的,大体上还是可以自学。而要想学得较深的,最好还是要找老师。
另外也跟人的悟性、决心、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有关。比如说,一个本身就是擅长学习的,他在自学的时候采用了大量的视频教程,并且常跟其他爱好者以切磋交流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积累经验,每天特投入地练电子琴,那么他自学的效果要明显好得多。坚持七八年甚至在某几个方向上可以和学院派的人比试。
所以,没有绝对的不能自学,也没有绝对的能自学。自学的进度会比有老师的慢,这是明显的。相应的,也省一些钱。这要根据个人的需要而定。一般来说,成年人自学好一些,儿童不宜自学。
8、惑:中级水平需要达到什么地步?掌握哪些知识技能?
解:在初级的电子琴学习中,左手主要是用来弹奏和弦。左手的工作量比右手少一些。这在咱们的之一的补丁里已阐述过了,不过,学到中级水平之后,左手也要加上一些和弦之外的内容,比如,通常用左手来切换音色节奏,或者是左手对于滑轮的使用,或参与到旋律区的演奏,弹了和弦就移到右手的旁边甚至右边弹副旋律或加花。或者在一首乐曲中干脆就是为了突显某一个音色或键盘分离音色而把和弦关掉,左右手亲自像弹钢琴那种形式弹某一段。因此,左手的灵活性和双手的配合大大增强了。
演奏姿势与手形的规范差不多已经是过去时。指法要初步定形,能自己开始思考了。手的力度方面也需要提升,至此不应再关着重力键。
乐曲的速度快了,经常上到120、130。十六分音符也多了,要求手的技术多了,需要开始专门提出来练习了。还有装饰音和奏法的变化频率提高了。右手的双音三音与大跨度的地方不断地出现。乐曲的篇幅也有所增长。节拍也列多变,像切分音、三连音、五连音、短小的休止符等。
从调上来说,中级别的升降号越来越多。也就是上黑键的次数大大地增强了,临时升降号也越来越多。与此相应的,要记住和掌握的上黑键的情况越来越多了。因为调多了,和弦的字母更具变化,并且不再局限于基本的3类。而是要扩展到10类左右。
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内功,比如对于音色节奏种类的辨别、读谱速度的熟练、对于听到的旋律的敏感度,即能否在琴上弹出来。重要的乐理知识。有人在论坛里说过,一些别的发达国家都是先学音乐基础、之后才能学乐器的,否则不能考级。这在中央院的考级中有类似的要求。对于音级、音程、大小调、移调的概念的理解、和弦、节拍的计算、记谱法的认知都是不能忽视的细节。笔者认为一开始就回避乐理知识、只是不得不用时再学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应当从一开始就学。不然只会机械弹奏,真的不如把谱子输入电脑自动播放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基本手指的练习。音阶琶音终止式一定不能忽略,不能考前突击。学到中级之后,兴趣带起来之后,平常还有意识地加强手指功。比如做一些哈农等等。尽管枯燥,但是为了能提高水平,为了能弹更好听的乐曲,这是肯定要付出的。有所付出才会有回报。
9、惑:高级水平需要达到什么地步?考完十级是不是就算学完了?
解:进入了高级水平,对于基本练习的调来说,24个就要全填满了。练习曲和乐曲的速度进一步提高,有不少140、150的。并且会有连篇的十六分音符、或者双手的十六分音符、或者频繁地变化音色、节奏、速度、加入过门、变换调式、或不停地音阶式旋律、琶音式旋律、八度式八分音符旋律、半音阶、三音四音的八分音符进行、七、九、十连音、不停地左手副旋律或左手主旋律等等。相应的,乐曲的篇幅明显地增长、谱子上“蝌蚪”的密度已非原先所能比。最高级的乐曲往往一首就要三个月,还要细抠。
这已经到了考验学生毅力的时候。好在学生应当养成比较好的习惯了,并且有了目标。这些对于初中级阶段过于偏向单独一只右手、不注意基本功的学生会是很困难的。一串十六分音符要想把手指练匀了是要花苦功夫的,否则就会很难听。如果能过了这些关卡,那么学琴人就会在意志品质上大有收获。
除了以上技术的提高外,相应的视谱的能力是要进入考查范围的。以中央院的考级来说,七级有视奏,即一段8或16小节的电子琴曲片断要现场出示、准备三两分钟即自己选好音色节奏速度完整准确流畅地演奏出来。所以只靠听、背而不靠看的学生会比较吃亏。这应当早早地重视。这同样是平时的功夫,三四个月内突击不上来的。八级有给旋律配伴奏,就是和七级类似,但是没有和弦。如果以前学琴时不琢磨什么时候用什么和弦,只是傻弹,那么这项内容必定是做不好的。九级还要有即兴演奏,现场给一小片段,准备三分钟,自己加前奏、两段变奏和后奏表演出来(现行音协考级无此项)。这是电子琴考级的精华所在。它才是大大激发创造性的内容,也是业余电子琴学习中最灵活的内容、最不能突击的项目、含金量最高的本领。
在演奏时还要注意不同音色的原型乐器的演奏方法、注意投入感情,不能像木头人。要打动听众,这都不是三两句话教出来的,而是在学习中随着教师的长期引导,一点一滴亲身体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如果不仅仅限于考级内容,那么还有两种本领比较重要。一种是对各个调比较熟悉,会移调,同一首乐曲用不同的调完成。这有如庖丁解牛,神眼一般看透每个调的七个或几个音级、该黑键就黑键,该白键就白键,各调主要和弦都是什么很清楚。琴本身有移调功能,那是拐棍,一般不是给高水平演奏者用的。如果在别的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弹琴者拿到新的作品移调弹出来所花的时间越短,说明他的基本功越扎实。
另一种是能够听到媒体里常放的或自己喜欢听的音乐能够不找谱就在琴上弹出来,俗称扒带。听力越好的人扒带越接近原曲。这是键盘手们的看家本领之一。如果谁不会扒带,或扒得不好,就难于靠弹琴生存。
论坛曾经有人发过一个投票贴子你会扒带吗?有一些三言两语的跟贴。
通过了最高级的考试之后,并不是学完了。咱们早提到过,电子琴在音乐学院是有硕士研究生专业的。我们倒可以说,业余最高级通过,意味着已经达到了新的平台,可以进入更高一层的音乐殿堂了。如果此时不打算继续学了,到也无妨。因为的确已经大有收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