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惑:电子琴对于幼儿和低龄儿童有什么帮助?孩子多大学琴好?除了小孩子,受电子琴益处大的还有什么人群?
解:这里首先要介绍一篇文章《电子琴进入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它已经写得非常好了。以下地址是本论坛转帖过来的,注意:不是本论坛会员所作。
孩子学琴的年龄是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有的太小的坐不住,手太小,并且还没有形成兴趣,因此是不太适合的。很多老师喜欢上了小学或二三年级之后再学,因为这时学生更能踏实地学习,能记住上课讲的理论知识,手的协调性好一些了。因为这时学效率会高一些。由于小学生压力比较大,因此,如果五六年级或中学之后再学,则会可能没有时间练琴。但若能克服这个问题,那么这样的学生进步会是非常快的。而对于少数年龄小的却对音乐很敏感,又肯练琴的学生来说,早一点,比如四岁,就能学了。但此时家长切不可揠苗助长,否则会有相反的结果。
孩子对音乐和练琴的喜好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不要过于勉强,看到别的孩子在幼儿园学琴就非要自己的孩子学。电子琴对于幼儿和低年级小学生的帮助,不等于必须要通过学琴才能得到。而即便不专门学电子琴,也可以受到它的熏陶。
好处请参宋士斌老师的论述。这些好处并不是只有亲自学琴才能得到的。在此补充一点:还可以大量应用电子琴的录音功能,在合唱、或多声部多旋律线的乐曲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可以一边按需要组合音轨播放已录好的内容,一边腾出手来指挥学生,或者做表演,就省了人力和大量时间。
除了小孩子,电子琴对于老年人也非常好。比如老人想开个音乐会,用电子琴伴奏和排练也是很方便的。且想学键盘乐器的老年人中,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能整天练钢琴手风琴的。或者是受不了声音过大,或者是难度过大花不起那么多功夫,或者是体力问题不能老背着琴或很重地去敲击。那么低门槛的电子琴就为这样的老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000元钱就能满足绝大多数六七十岁人的需要。
对于想通过浅浅地学一下乐器从而来接触音乐的人们,电子琴也是很好的入门。比如它的移调功能,和音功能,很多内容可以简化,并且还有近似原来的效果,这就给更多的人敞开了音乐的大门。
还有广大不富裕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甚至不是所有地区的学校都能开音乐课的。因为没有设备。)对于没有钱买各种乐器的地方来说,弄一架便宜的电子琴,和一些乐器的图片,对于普及音乐来说,似乎更为划算。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对提高国民的修养的作用是很大的。如何用最少的投入让最广泛的人们了解最多的东西,是一个很值得去实践的课题。
5、惑:考级是怎么回事?有几级?怎么考?内容是什么?必须考吗?
解:人们常说的音乐考级,即有较统一规范的课外业余音乐考级。英国早在二战之后就开始了器乐、声乐和音乐理论的级别评定。日本雅马哈也在三四十年前就有了电子琴等级考试制度。这种制度下的各级水平要求竟成了一种国际通用电子琴级别标准。
我国基本上从90年代早期开始电子琴考级。早期的电子琴教学并不围着考级转。那时的人们的学琴心态就是让生活丰富一些,不参加什么考试。所以那时候考到五六级的就差不多到头了。后来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学琴都加入了考级热。教学也逐步与考级接轨。
现在国内最权威的两家电子琴考级单位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和中国音协的电子琴考级。前者含金量最高,后者范围最广,此外,各省也有一些音乐学院或省音协有组织考级。基本上都通用九级制或十级制,数字最大级别越高。不同机构的同一级别在难度上大体一致。
考级有自己的曲库,也就是教材。考查内容的主要部分就在教材中。以两家最大的机构的考级为例。都有基本练习部分,也就是十二对大小调音阶、琶音、终止式等手指练习的考查,规定哪一级的范围是第几条。都要考一首不开节奏和自动伴奏的练习曲,和两首开和弦的电子琴乐曲。不同的是,中央院是练六七首乐曲,考场上抽查三首。音协则是自选三首报上去,只考这三首。这正是中央院考级更真实的理由之一。
对于高级别来说,还要有能力考查。七级以上要考视奏。而中央院的八级要考为旋律配伴奏;九级要考即兴演奏。都是现场给一小段没见过的谱子,这真是在考查能力。音协的这方面也有要求但略低。这是中央院水平高的理由之二。
想考什么级别是自愿的,考哪一级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的。并依照教材准备大约半年的时间。基本上可以跳级,不同的机构对跳级有不同的要求。但不提倡为了赶进度而把教学的环节也跳过去。如果觉得自己水平高,可以不考某一级,但相应的水平要有。否则越往上考越费劲,适得其反。
6、惑:考级有用吗?加分吗?对考级应持什么态度?
解:对于考级有两种极端态度。第一种是“打死我也不考”。这是没有必要的。“考试”从早古就有,是检验学习的非常好的一种形式。如果用好了,能起到竖立奋斗目标、鉴定自我水平、提高信心、加强心理素质、激励学习兴趣等效果。为了准备考级,有的时候需要精力集中进入一种紧张状态,可以迸发出平时放松的学习时所不能激发的灵感。这些都是考级的好处。
另一种是“不让我考级我就不学了”。当然这是家长教给孩子的,暴露出了一些人学琴的功利思想。学琴首先是在掌握技能、丰富生活、陶冶情操,而现代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很多家长两眼全是加分升学,完全不顾电子琴本身应当给学琴人带来的享受,把它变成了一种工具。恨不能今天初学,明天就考十级。钻音协考级的空子直接死磕三首十级曲。这是很糟糕的。因为它使学琴人根本得不到任何东西,除了痛苦和可能在心里滋生的暴躁、仇恨。须知电子琴也是一种发展了70多年的乐器,不是随便揪过一个人就能加分的。这种浮躁的心态跟目前的教育体制有关。这种体制出现的问题本身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