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音—扩大与缩小
接着上篇所讲之思路我们继续延伸,这一次我们需要的点是半音与全音之间的关系。
其实有的时候我就在考虑,是否音程就是因为两个音之间有了距离之后才产生的呢?当然这个距离我们可以用耳朵识别音高来进行识别,但更具体的方式有没有呢?如果单纯用耳朵来识别的话,未免不够精确,但如果用音响学,也就是运用波形上频率的多少来进行计算的话,又未免太过于复杂而没有更多的作曲理论实际意义。
所以,我们才想到了半音与全音。至少他们算是计算音与音之间距离当中的最小尺码(至少在基本乐理学当中是这样),有了这个作为衡量的尺码,那么我们还需要明白如何去应用它。
其实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不是一沉不变的,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当然我不是指单纯的两音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作曲思维模式规律。音乐其实就是这样,你想去寻求变化,你甚至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尝试新鲜的事物。当你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你就会发现,你的东西原来是那样的复杂,结果你还是想到退的去找寻以前的状态,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只是说思路而已。
但,不管你有怎样的思路,你的步伐都只能从最基础的慢慢叠加才行,就像是这本书一样,开始只是单音,单个项目,现在也才是两个音的研究,当这一切被从新组合过后,你又会发现另一片的天空,这都是我们锻炼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好,回归正题。我先简单说说原理。
刚才其实我已经说了,两个音之间要想让它稍微变化一下,你所需要的只是半音与全音,举个例子,c-d,这是个大二度,你想不改变二度这个结构体但同时需要让它变化一下,那你可以稍微一动根音(c)或者是观音(d),那就构成了不同的音响效果,但还是二度。
它的逻辑是这样的。我们还是以c-d为例
倍增 增 大 小 减 倍减
c-重升d c-升d c-d c-降d c-重降d 重升c-降d
重降c-d 降c-d 升c-d 升c-降d 升c-重降d
降c-升d 重升c-d
这里面有几个环节需要注意
1.原理是这样,当大变小的时候,只需要整体音程缩小一个半音的值就行了,不管你是根音升还是冠音降,同理可得,当小变大的时候也只需要扩大一个半音的值就行,当然是音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也就是根冠音不换音,这点我就不罗嗦了
2.其可变化的结构是这样的:倍增(半音)增(半音)大(半音)小(半音)减(半音)倍减
3.当遇到纯音程时,大小音就可以不用计算在内了,也就是说,其可变化的结构就会转变为:倍增-增-纯-减-倍减
4.这点,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其实上述的逻辑所得之结果不完全正确,为什么呢?也许理论可以说的通,但从音响效果讲,就不合情理了
把握双音扩大或缩小的音响效果原理一定要掌握两点:
1.不能交叉
2.不能对等
这样的话,以c-d为例,其减音程与倍减音程里的所有音都是不准确或者是不能成立的。
因为减音程的那三个实际效果都是一个单音,也就是重合为一度的音响效果了,实际上你听不出是音程,而倍减音程则是根音与冠音的实际音响直接交叉了一个位置,这样很容易混淆,所以也不可取,又或者说在作曲角度中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好了,原理讲完了,至于怎么用,留一个课题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首先,先写一段单旋律的音乐,这个音乐的音符可以不用那么长,乐句最好,然后呢,节奏成自由状态,重要的是使乐句间的每一个音符与音符之间都有关联,在它们中间,你就加点自由节奏中的扩大与缩小技术,想怎么变就怎么变,这样这部作品就大概出现了,感觉有点像拉长的猴皮筋,但如果创作的到位的话,很可能就是一部使人心情愉快的二维油画作品。
当然,至于要不要试,怎么试与如何使用的问题,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