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理知识>乐理知识大全>

台湾摇滚音乐的起源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5-2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流行音乐其实是一个不同文化交汇的产物。这其中既有台湾原住民的音乐元素,同时也不同程度受到了旧上海、日本、美国等诸多文化的影响。如果单纯地从语言上,可以将台湾的流行音乐划分为国语和台语(闽南语)两大版块。而在这两者间台语音乐的发展肯定是最为久远。
  
  传统意义上的台湾台语民谣源自于我国东南沿海赴台的先民。他们当年在开疆拓土之余,更多的借助音乐来传达对故乡的思念。这些歌谣经过辗转流传,逐渐深入了大众,从而孕育出了真正的台湾本土歌谣。像曾广为流传的"思想起""草螟弄鸡公"、"青蚵仔嫂"、"高山青"等等……
  
  抗战期间,台湾涌现出了周添旺、杨三郎、邓雨贤、陈达儒等一批台湾歌谣的前辈创作者。他们的出现,结束了台湾民歌在民间自生自灭的发展历史。这些人的作品通过描述男女离别之情,来控诉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和对祖国大陆的期盼。当时像"望春风"、"心酸酸"等作品,都隐隐地唱出了抗战时期台湾民众的心声,在社会大众中深植民心,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在抗战时期诸多的台湾歌谣创作者中,杨三郎与邓雨贤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杨三郎本名杨我成,十八岁时他拜日籍音乐家清水茂雄为师。赴日本潜心钻研乐理、作曲和编曲。抗战初期,学成后的杨三郎回到台北并组建了"黑猫合唱团"。他们除了在酒店中演奏欧美音乐外,同时还创作了"台北上午零时""秋风夜雨"等闽南语歌曲。抗战结束后,台湾人民所期待的祖国,所给予台湾人民的却依就是不平的待遇。1947年,当"二·二八"抗暴在国民党政府的镇压下,烙印成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之时,日式的"哭调"成为当时台湾民众的歌曲的主流。杨三郎此时创作的"望你早归"、"苦恋歌"等悲歌,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声,因而迅速风靡了全台湾。1954年以后,杨三郎在音乐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加强调于作品的乡土气息。1957年,杨三郎与周添旺合作的在作品"孤恋花"完全抛开了日式"哭调"的影响,并在音乐上大量引入了中国的五声音阶,融汇出一种极具特色的台湾歌谣典范。开辟出一条台湾歌谣发展的新方向。
  
  在当年台湾歌谣拓荒者的行列中,邓雨贤也同样有着极大的影响。邓雨贤自小深受正统音乐的教育,并同时精通各种中外乐器的演奏。抗战以来,他长期致力于采集台湾各地的民间旋律,并全心投身于台湾歌谣的创作。由他创作的"四季红"、"满面春风"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成功地树立了其强烈的台湾乡土风格。此外,陈达儒的"月夜愁"、"满山春色",周添旺的"心内事无人知"、"初恋情形"等作品均在社会大众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杨三郎、邓雨贤、陈达儒,还是那些无法一一回忆起的名字,所有他们当年的执着,都为今天的台湾流行音乐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提及国语音乐对台湾的影响,我们不得不从30年代的旧上海说起。当时,百代等唱片公司纷纷在上海成立,最初仅是以制作戏剧唱片为主。但随着十里洋场的繁荣,应酝而生了像周璇、蝴蝶、吴莺音、李香兰、白光等一批早期国语流行歌手。"四季歌"、"花好月圆"、"春天里"、"明月千里寄相思"等作品一夜间使他们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国语音乐也因此倍受世人瞩目。但在台湾,由于语言习惯以及历史的原因,闽南语和日语仍旧是台湾社会生活的主要语言。因而,此时上海的国语流行音乐对其影响微乎其微。40年代末,国民党政府迁移到台湾,由于岛内原住民的抵制,国语流行音乐并没有因此而扩大影响。甚至五、六十年代,就连当时做为台湾主要娱乐项目的电影,在配音上,也是由闽南语一统天下。六十年代初,岛内出现了姚苏蓉、谢雷、蔡咪咪等流行歌手,他们明快的曲风,吸引了许多人对于国语歌曲的关注,逐渐开始扭转国语歌曲在台湾乐坛的地位。1969年,当时被誉为"神童歌手"的邓丽君,通过歌唱比赛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年,在台视拍摄的首部国语连续剧中,邓丽君主唱的主题曲"晶晶"一夜间红极一时。邓丽君在当时的走红,充分确立了国语歌曲日后在台湾乐坛中的主导地位。由此翻开了一个国语音乐发展的新篇章。
  
  60年代的台湾乐坛,音乐的创作远远滞后于乐坛的发展。当时歌手们演唱的普遍是旧上海时代的曲目。此外,唱片业的不健全,也使得本土歌手纷纷寻求海外发展。当时亚洲的音乐中心日本,就曾在一年中连续捧红了欧阳菲菲、翁倩玉、陈美龄等台湾歌手。而留在本土的邓丽君、青山、姚苏蓉等也不得不频频到香港演出。此时的台湾流行音乐正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吸引。一些年轻的歌迷在厌倦了日式哭调发展来的台语歌和旧上海式的灯红酒绿后,转而在西洋音乐中释放各自的情感。一时间,收听西洋热门歌曲成为台湾青年主要的娱乐项目。当时由于版权法的不健全,使翻版唱片得以大量上市。低投入,高回报,使得部分唱片业者得以发行大量品种繁多的英文专辑唱片,因而造就了六十年代末期的西洋音乐大热潮。在这种潮流的带动下,台湾本土也出现了苏芮、黄莺莺等以推出英文专辑为主的歌手。虽然这种风气在某种程度上有制约国语音乐发展的一面,但同时却也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日后国语歌曲的表现形式。

相关文章 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七章 三拍子

宋大叔教音乐全集 | 第七章 三拍子

第七章 三拍子 三拍子的基本精神是温柔、优美的;它的第一拍是强拍,二、三拍弱,强拍仍以下击拍(down beat)来表示。 一般说来,3/4最常用,除快速的圆舞曲外,通常都是温和而优美的。...

五线谱入门 192 阅读

变格进行与变格半成进行介绍

变格进行与变格半成进行介绍

变格进行IV-I(s-t或S-T)与变格半成进行I-IV(T-S或t-s)这两种和声进行都由主和弦与下属和弦构成。在这两种和声进行中,由于根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与下属和弦的特性,和声效果比较沉...

乐理知识大全 289 阅读

简谱VS五线谱

简谱VS五线谱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他的历史相当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四线谱。不过目前的体制,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所底定的。 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

五线谱入门 202 阅读

听辨节拍练习

听辨节拍练习

练习要求: 1.致酊i从以上66条试题中,任选-题进行练习。 2.教师弹奏乐曲,每题弹.三近:学生用笔在相应答案口内画听写节拍...

乐理知识大全 77 阅读

节奏感与乐感

节奏感与乐感

一个人节奏感好,另一个人乐感好,哪一个更好? 乐感好的当然更好。 节奏感是小概念,乐感是大概念。节奏感与乐感,是你中有我而我中无你。节奏感仅是对节拍韵律的感知...

乐理基础知识 286 阅读

模唱单音和短旋律练习

模唱单音和短旋律练习

练习要求: l.教师从以上14条试题〈每条4小题)中,任远2小题(含大、小调务半)悲行练习。2.教师先弹奏标准音(a)、题的上和弦及.主音后,再弹奏短旋律。每题弹三逾。 3.学生楼唱各音,...

乐理知识大全 120 阅读

乐谱基础知识《第一讲 音的概念》教程

乐谱基础知识《第一讲 音的概念》教程

第一讲 音的概念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记录音高的一种记谱法,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都认识它。这种记谱法的是法国的修道士苏埃蒂1665年提出来的。后来,将它加以改进和...

五线谱入门 110 阅读

等和弦知识

等和弦知识

等和弦是指记谱不同、但实际音响效果相同的两个和弦,它们互为等和弦。 等和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所有的和弦音都是作等音变化,但不改变和弦的结构。即大三和弦还是大...

乐理基础知识 205 阅读

音阶与音级的关系

音阶与音级的关系

音阶与音级的关系 (一)和弦 (二)三和弦 在弹奏时只要能确定一个音在音阶上的级数,通过音阶与和弦之间的关系,就知道该弹大和弦还是小和弦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和弦是伴奏的...

乐理基础知识 190 阅读

调和调式教学

调和调式教学

1.调的概念 调的狭义概念就是音乐的高度,更准确地说,是主音的音高。当我们说某一首歌是A调时,意思往往是do=A。任何一个音都可以成为调式的主音,所以,这个意义上的调...

乐理基础知识 202 阅读

从头重复介绍

从头重复介绍

乐曲从头重复时,前面的ll:记号可以省去。如果重复结尾不同,可用 记号来标明。第一次唱(奏) ,第二次省略 唱(奏) 。如图:...

乐理知识大全 171 阅读

认识基本和弦:为什么流行歌听起来都这么像?

认识基本和弦:为什么流行歌听起来都这么像?

乐理视频教学《认识基本和弦》为什么流行歌听起来都这么像?...

乐理视频教程 190 阅读

音程和弦/七和弦

音程和弦/七和弦

第五讲 七和弦 七和弦是四个音按三度关系结合起来的,即在原来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三度音。由于根音与七音的音程为七度,所以称之为七和弦。 由于七和弦中出现了不...

乐理基础知识 154 阅读

五线谱上的符号全有了,一节完美的乐理课!

五线谱上的符号全有了,一节完美的乐理课!

五线谱(Musical Notation),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记谱法,通过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属于运用最广泛的乐谱之一。 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

五线谱入门 221 阅读

收拢性的和声进行

收拢性的和声进行

从不稳定功能和声进向主功能,具有回归稳定状态的性质,属于收拢性的和声进行。...

乐理知识大全 8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