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百科>

学古琴你有思考的能力吗?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6-06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学古琴,总认为多练习技法即可,其实未必。古琴技法虽然需要勤练,但更需要多思。古琴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思比练更为重要。练得其曲,思得其神。曲者,弹奏技能也;神者,神韵也。得其曲易,得其神难。曲贵入神。学古琴追求的就是神韵。如果一味的埋头练琴,技法虽然娴熟,运指固然流畅,但未必能得其神韵。练琴神为上,练气次之,练曲再次之。琴的神韵不可轻视。而练神的重要一环是多思。想得熟,思得深,渐可入神。琴之好丑,在心与手。若忽视思,只重苦练,到最后只算得上一个弹琴的熟练操作工、一个琴匠而己,难有佳曲。神,是弹琴成功的灵魂,琴曲的生命。

  琴家与琴匠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琴家有思想、有个性、有风格。严格的说,真正的琴家,必定是一位艺术思想家。思维肤浅、见识短少、只懂技巧、卖弄小机关的人,只能成为琴匠。

  广陵琴家胡兰曾经回忆,四十年代末,有一外地琴人到他家来拜访她的父亲胡兹甫先生。他学琴好多,会曲很多,但下指虚浮,无一曲能成理。当他听完胡先生弹奏的《平沙落雁》后,便自形惭秽,心灰意冷,打算放弃原先所学而改学广陵派。胡先生说:“广陵派也未必容易学好,凡学琴之人练到一定程度需丢开手,用眼晴看看,用耳朵听听,再丢开眼耳,用心去想,这样才算善于学习。你虽会曲甚多,但从没有用眼看、用耳听,也没有用心去想,只是在用手练琴,怎么能够得到琴曲的神韵呢?我看,你先在指法上下工夫,多琢磨抹、挑、勾、剔、托、劈的触弦力度。例如,用右手拨弦,力要重但不能粗暴,下指轻巧又不能虚浮,快捷时不急促,舒缓时又不能松弛。左手按弦,用吟用猱时,要圆融而无滞浊,用绰用注,定音后要有引伸。又要做到迂回曲折,似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欲断而复联。这些都是取音的精粹,需要用心去体会意蕴的深微。弹奏琴曲时还要能表现弦外之意,触发自已丰富的联想,弹奏《高山》时要映现山岳,使人感到巍巍高山若隐若现;弹奏《流水》时,要使人感到水势汪洋,激浪奔腾如在面前。待练就过硬的基本功后,须将琴曲练熟,再多理解琴曲的结构、内容、意境等。总之,弹琴要神态安祥,气息平静,心神要忘我地投入,内心感应太和,手弹琴曲,心和手自成一体,这只能靠自己去体会,用言语很难说出其中一二的。

  这叫‘不传之法’,如果不用性情的中正平和,去和琴曲的神韵相通,只是把弹琴当作一种技艺,那就丧失琴曲的意趣了。大凡一位成功的琴家关键在于对传统艺术的开掘,不随时俗流转,精究技法,潜神苦思琴之理法,在经历求工求法后,又贵不为法度所拘,方能够融法度于自得,发情于指端,至此,情与意方能得到本质的体现。”这人听了这番话之后恍然大悟地说:"我过去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的教导,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胡先生说:"刚才我讲的这番话,其实琴书中早有记载,是古代琴家的心得。我不过善于学习,善于运用,借古人的话告诉你这个道理。"于是那人回去反复思索,弹弹想想,练练思思,半年之后,当他再来扬州,弹琴比先前大有长进了。因此,弹琴应常反思自已的得失利钝,省悟到如胸无点墨,必得如浮萍飘泊,朝秦暮楚。学琴应溯流而上,沿波探源,放眼指与弦的律动,滋润琴曲的情趣,苦思琴曲的气韵,追求琴曲的气象,待练到人琴合一时,自有一般醇味,沁人心脾的。

  《韩诗外传》中说: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一段时期后,己初步掌握了一首琴曲的演奏技能,没有进而学习其它琴曲。师襄子劝他可以再学新的琴曲。

  孔子说:“我刚掌握了这首琴曲的曲调,还没能理解琴曲的结构。”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先生可以学弹别的琴曲了。”

  孔子说:“我己了解这首琴曲的结构了,但还没能领会它的意蕴。”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先生可以学弹别的琴曲了。”

  孔子说:“我己领会这首琴曲的意蕴了。但还没能了解琴曲作者的为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先生可以学弹别的琴曲了。”

  孔子说:“我己经了解了作者的为人,但还没把握作者的形貌。”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对师襄子说:“通过乐曲,我仿佛远远望见作曲的人,他心胸宽广,思虑深远,他皮肤黝黑,身材颀长,称王天下,使天下诸侯前来朝拜,这个人只能是文王罢。”

  师襄子离开坐席再拜说:“说得好,我也把它看作是文王所作的琴曲。”

  所以说,孔子凭借文王所作的乐曲了解了文王的为人。

  《韩诗外传》“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故事,描述了孔子对于音乐的重视,一方面是来自他对古代乐教的传承,另一方面是来自他对于乐的艺术精神的新发现。学琴善于思考,表达了弹琴的几个境界,即曲、数、意、人、类。每一层次都是递进的,孔子认识到“曲”与“数”,是技术上的问题;“意”是形成一个琴乐精神;“人”是呈现某一精神的人格主体。孔子对音乐的学习,是由技术入手,再深入于技术后面的精神,进而把握到此精神具有者的具体人格,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艺术活动过程。对琴乐后面人格的把握,是孔子自己人格向琴乐中的沉浸、融洽。这需要人在不断的思考和修养中,提高琴艺,最终可以通过琴音达到对古圣先贤风貌的认识。

  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都能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执着地追求自已的艺术个性。甘于淡泊,不急于好名,能沉下去将基础打得扎实一些,则他日自不可限量,自然会大器晚成的。学习任何一门学问,最好的境界是什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学习古琴做到"知之者",对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来说倒不难。拜个好老师,练就过硬的基本功,获得个大奖赛金银奖,只能是个"知之者",是最低的层次。

  更高的是“好之者”,即对古琴有一种真正的爱好,潜心学习,孜孜以求,在每首琴曲中不断灌注自已的感悟、热情,不断探求追问,最后把琴曲激活。

  最高境界叫“乐之者”,即乐在其中,在弹奏时对琴曲的理解、升华、超越中得到莫大享受。这个过程时时刻刻都是快乐于心的,这种乐不是得到一场演出费,一阵掌声,而是自已生命情感倾注的那种大快乐。“乐之者”这种境界,就是通过演奏者在终极超越的过程中,不仅古琴艺术成全了自己,也由于自己的心智成全了古琴艺术,在这种相互成全中,获得莫大的享受与欢乐,这是个大境界。

  管子也说:“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告之。”所谓的鬼神当然没有,只不过说人之灵性罢了。意思是说,多思了心灵自会明朗,神韵也自会产生。伯牙是战国时一位优秀的古琴演奏家,他跟随成连先生学琴,不仅练就了精湛的演奏技艺,而且受到了“移情法”的熏陶。唐刘《乐府题解》载:“成连善鼓琴,伯牙从之学,三年而成,然犹未能精妙也。成连曰:‘吾师方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偕至蓬莱山,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但闻海水汨没崩嘶之声。山林寂,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此曲即名《水仙操》。”

  这段文字相传出于东汉蔡邕《琴操》的佚文中,相去伯牙的生活时代尚还不远,可以认为是比较真实可信的记录。成连先生的“移情法”不是建立在生活之外玄妙的观念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特定的生活环境基础上的;他不是用抽象的理性思维去改变伯牙的思想感情,而是借助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伯牙思想感情的改变而深化。伯牙到了蓬莱的海边、山上,辽阔的海面,宁静的山林,黎明、黄昏、日落、月出的景色不断变化,使伯牙进入一个全新的广阔而丰富的世界,必然获得许多新的感受。这则故事说明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琴家们己明确提出了古琴艺术不光是用技法演奏技术,还必须建立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的“移情法”理论。

  琴曲被古人称为“心声”,熔铸着演奏者的人世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演奏者借助琴曲或泣或诉、或歌或吟、或端坐或偃仰,通过移情使琴曲魅力撞击人心,使听者产生强烈的共感意识。如果弹奏一首琴曲,心如枯井,或似吹不皱的春水,作品就显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如同嚼蜡。弹奏和欣赏的愉悦也就荡然无存。

  换言之,如伯牙只陶醉于自己娴熟的技法,无所思无所想,便无法领会成连弹琴“曲为心声、心手合一”的深邃意境,而变得狂妄自大。即使成连带他来到蓬莱,对眼前的一切熟视无睹,一味等待方子春,不去体会大自然天籁之音,便不会将天籁之音化为人籁之音。

  古人曰,“神存于心”。学琴贵心领神会,故需多思。思则得神,在弹琴前要凝神静思,有所预想,“预想”是得神的关键。没有“预想”,所弹之琴,非浮即滑。“想”在弹前,心清指畅,所弹之曲,必然生趣。分享:

相关文章 推荐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人气:214
古琴教程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人气:428
古琴赏析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人气:141
古琴百科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人气:185
古琴演奏视频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人气:220
古琴曲谱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人气:157
古琴百科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人气:433
古琴曲谱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古琴鉴藏要领
人气:118
古琴百科
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人气:184
古琴教程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人气:253
古琴曲谱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人气:281
古琴曲谱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古琴的三层境界
人气:134
古琴教程
古琴的三层境界

大家都在看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百科 156 阅读

这些细节成就了古琴的器之美

这些细节成就了古琴的器之美

古琴,沉淀三千年的芳华,贯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并成为民族文化瑰宝,始终归于琴棋书画之首。在西方音乐占据主流时,古琴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本土乐器之一,理应被更多...

古琴百科 79 阅读

溪山琴况

溪山琴况

作者简介 徐上瀛,号石帆,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万历年间曾从陈星源、张渭川学琴,并与严征交往,...

古琴百科 145 阅读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古琴无疑是最能够象征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抒情写意,士大夫人格、情操的存在。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源源不断地产生过大量的琴曲、琴谱和丰富的琴学专著。 众所周知,我国...

古琴百科 55 阅读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艺术审美 | 关于制琴 古琴制作的历史极为悠久,古人制作的许多古琴,因其造型美观、音色优美,从而成为历代文人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那么,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在历代相关古琴的...

古琴百科 141 阅读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幽兰 古怨 遁世操 广陵散 华胥引 古风操 高山 流水 阳春 玄默 招隐 酒狂 获麟操 忆故人 广寒游 梅花三弄 鸥鹭忘机 白雪 龙翔操 龙朔操 潇湘水云 庄周梦蝶 楚歌 关睢阳关三叠...

古琴百科 143 阅读

学古琴的好处你知道吗?

学古琴的好处你知道吗?

这些练琴坏习惯 一定要注意! GU QIN 练琴很花时间,如果练琴不专注,那就是花了时间又练不好,等于浪费时间。下面是练琴不专注的几种表现,相信每一个学琴的人都有过这些情况: 1、永远...

古琴百科 126 阅读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可以用来娱乐,但却包容着更为广大的内涵空间,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一个弹琴而不知琴道者就像作人而不明因果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空耗光阴,徒为匠人而已;其对古...

古琴百科 81 阅读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音乐活跃于各个山林寺庙中,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古琴领域也曾出现过许多知名琴僧,尤其是隋唐以后,琴僧的数量更有所增加,宋代...

古琴百科 118 阅读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可以用来娱乐,但却包容着更为广大的内涵空间,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一个弹琴而不知琴道者就像作人而不明因果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空耗光阴,徒为匠人而已;其对古...

古琴百科 63 阅读

南怀瑾:古琴音乐与“道”之实证

南怀瑾:古琴音乐与“道”之实证

南怀瑾先生曾言:太极、佛经和古琴都是经世之学,都是咱们中国人立身行世的根本道理所在。 2019年3月18日,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以下文章摘录自南怀瑾著作《庄子南华》中关于古琴与道...

古琴百科 121 阅读

何谓“按欲入木,弹欲断弦"

何谓“按欲入木,弹欲断弦"

(一)所谓按欲入木 所谓按欲入木,是指弹琴时,左手按弦要方正坚实。对这一点,大多琴家们是共许的。 对于琴者来说,按欲入木是起码的要求。弹琴之时,要一丝不苟,先...

古琴百科 282 阅读

出土的古琴形制

出土的古琴形制

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由琴身和一活动底板构成,通长67.0厘米,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仅一足,琴身用整木雕成。可分音箱...

古琴百科 165 阅读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古琴无疑是最能够象征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抒情写意,士大夫人格、情操的存在。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源源不断地产生过大量的琴曲、琴谱和丰富的琴学专著。 众所周知,我国...

古琴百科 125 阅读

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古琴流派有哪些?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派 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

古琴百科 27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