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百科>

关于《潇湘水云》的体会/龚一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6-04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潇湘水云》是我在教学和演奏中的一首主要曲目,经长年琢磨与积累,有一些体会,今天向大家汇报。

  《潇湘水云》在古琴曲中是一首十分著名的琴曲,为众多琴家所推崇。几乎历代琴人弹奏,多家琴谱刊载。它是古琴曲中不论是思想内容、曲式结构还是技术技巧等方面,都较为统一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琴曲。

  《潇湘水云》相传是南宋琴家郭楚望作曲。

  南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是以各帝王无能昏庸而得名的一个王朝。朝廷面对北方外族的入侵,不积极抵抗,一味媾和。甚至能打胜的仗也不想取胜,一再南迁,直至最后被灭亡。史料称此时“先生(指郭楚望)每望九嶷为云雾所蔽,怀倦倦之意!”从这段记载的文字分析,这就是《潇湘水云》创作的历史背景,它反映了南宋时期,国破山河碎的形势下,一批文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抱负,在抗金、收复失地等方面可能与主战派都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分析乐曲内容是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因此《潇湘水云》在内容的思想性方面,应该有其积极进步意义的。有人说:“与其说它是一首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乐曲,还不如说它是一幅风景画。”我以为还是如实地说:“与其说它是一幅风景画,还不如说它是一首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

  《潇湘水云》版本很多,有40个之多。这么长大的、技术技巧又比较复杂的一首琴曲,受到众多琴家的喜爱,说明了它不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一首值得称道的代表曲目!近半个多世纪来流传的《潇湘水云》,虽然有着不同的版本出处,但在旋律、段落结构、技法等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下面的分析则是以查阜西先生传谱,刊于《古琴演奏法》的《潇湘水云》为依据的。

  乐曲开始的泛音段,既展示了乐曲“1·2 3”的主题音调。泠泠圆润的泛音,表现了一派朦胧的湖光山色。弹奏时右指应弹得抒情柔美,“拂”也要拂得饱满而匀称。在弹奏“抹挑七,勾二托七”(23561·2 33 3 3 —)时,为了不抑止原先七弦的振动,因此右手大指不要先置于七弦上。可将大指悬于七弦上方,凌空而下弹奏七弦。此法有可能托不着七弦或弹出很重的音量,这仅须多练即可。

  这一段关键在于:一、要使音都在空气中回响,防止音与音之间被前后阻塞。二、音与音间的气息掌握要张驰合理,符合力的推行逻辑。虽只两三行,却必须掌握好“起承转合、松紧快慢”的尺度。“35 26 6 —丨”,“6533 55 66·丨3212 33 33 33 3 丨21· 2 2 —丨”结构气息合理、韵律行进之中产生的“力”营造了朦胧的诗意,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

  第二段是在泛音音调的基础上,将主题“1·2 3”作了延伸发展。空弦音、按音、上下滑音及吟猱的应用及古琴共鸣最佳位置——六七弦七徽左右的往来走音,使得古琴幽深、沉静、圆润等优美的音色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委婉的抒情、恬静的叙诉,展示了“潇、湘”山水的妩媚秀丽。第三估音区移到低音区——“下准”七弦十徽。旋律仍以主题“1·2 3”为音素,情意绵绵,缓缓舒展。没有等小节的节律,没有规整的拍子,却如友朋间的长夜倾诉,深切而情真,朴实而动人。

  其中至关重要的在于:

  一、音与音的连接,尤其在过弦时必须要注意“留足时值,过弦疾速”。

  二、上下滑音的处理,既不忸怩做作,又不可单一平乏。除了每个音的音响连接上的恰当掌握,更重要的是上下滑音处理上的适度、柔美。

  第二段中应注意音与音间的连接,如“33 3 3·5”,应利用空弦音的长音,在未断之前出现下一个音。“232 12”七弦过到六弦时,七弦上要“留足时值”,过弦时要“过弦疾速”,“3 5  ↗53· 丨323 232 丨”七弦的淌下连六弦的淌下,都要十分紧密。“5·6 1212 1”的三四五弦更是要求连贯成一线,音与音间不能有断裂空隙。

  第三段中三个“上”的音准、“双弹”、“二七”的不离弦、“532 66· ”的徽外掐起、“徽外前后的过弦”等都要连续精细。

  这第二、三段在内涵意境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可看成一个整体段落。

  第四段和第六段完全一样,俗称为“水云声”,一向被琴家所称道。左指从一弦徽外到十徽、九徽、七徽六分、一直冲到七徽,大幅度的吟猱往来,间以连续空弦音的“应合”以及速度的加快,造成了一种“浪卷云飞”、波浪翻滚的气势和形象。这不论是旋律的进行还是技法的应用,都不同于一般琴曲,是极少见的段落。我称其为“名曲中的名段”。但从作品结构分析,它是三段与五段、五段与七段的段落之间的连接,是结构上的过渡,是情绪的转折。

  四段及六段的结尾句“2·65 36 2 6 —丨”因连贯前后,是句尾的扩充,应轻处理,不可重弹。通过它冲向全曲的高潮段——第五段和第七段。经过了四段的迂回,到了第五段在四弦七徽的位置上盘旋,音区移位提高,技巧难度加强。“浒上”“滚拂”形成的气势,“蟹行”技法中的连续四度(33 66 2·1)隔弦跳进,其音准、速度及音旋律的连贯性则增加了乐曲技巧的难度。

  第七段则更为精彩。自七弦五徽六始的“浒上”、“滚拂”,加上连续两次上行到四徽的音高,随后则是三个八度之隔的按音与空弦音交响应用,及高音按音与五徽泛音的参杂间奏,音色上的色彩斑斓、浑成的音响、穿透性的力度,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画面。这一段在乐曲技巧上的设计与难度,也是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七徽上的从二弦到七弦的连续跳进“ 36 235 32 2·22丨”,在速度限制的前提下,既要有颗粒弹性又要保持其连贯性,是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这一句的连续跳进,应注意左手指从二弦移动到七弦的高度,切勿出现手指抬起过弦的抛物线,而是压低弦的高度,使得手指过弦时不出现音的断裂。

  另,因高音区的音准距离较近,不象九徽、十徽处的音准距离有的甚至达到10公分之长,且往往用上滑音的技法演奏,音较易准确。到了上准音区,音准距离则大大缩短,往往还得用跪指弹奏,且需过弦。七弦四徽与二徽六的两个音(65 33 66 1 6 6·53 ),不是用短途滑音而是垂直点击,以及从七弦的五徽六分到四徽的连续三次上行“走音”,66 12 丨33 365 33 53丨音准上有较高的难度。高音区的音准、按泛结合、高音与空弦音两个以上八度的混响组合、快速度的要求,形成了这一段的特点,提高了这一段的知名度。

  五至七段,是音乐作品“起、承、转、合”结构、章法的安排,是古代音乐家在音乐创作中思维的展现及创作技巧的运作。而这些思维与技巧运用,正是今天作曲家仍在沿用的创作手法。这正说明了我们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经过它的“转”,则将全曲推向了高潮。

  很有意思的是,我在舞台演出的节本中,将第六段的“水云声”节去,五段直接连到七段,其用意使得音乐的高潮更加突出,一气呵成!而这恰恰是1425年《神奇秘谱•潇湘水云》原谱的结构。

  这个“转”经过八至十段的铺排,使乐曲情绪转向平缓,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心绪。

  第八段开头“五、六、七”三根弦上的“过弦”技术,是在很多琴曲中都存在并常用的技术。应使之音与音紧紧相连,而不因过弦而断音。

  第九段第四行第二小节中的两个浒上,“ 3·5 32 1·2 15 丨6 6”,不必严求音准,可弹得夸张些。弹出古代文士之风。然后再紧接一组音阶上行“ 6 6 11· 22 33 2 ”的叠音进行,方能显出大度豪放的精神。

  第十段的“散板 6·6 6 — 丨↗2 —  121·6 丨3·2 22· 丨”,所表现的是一种深沉的感叹。节奏的处理要有跌宕起伏,要有松有紧,犹如激烈的感慨,犹如无语的叙述……

  第十一段的高音段泛音,犹如幻想,犹如憧憬:在高山之颠,遥看大山巨川,有高耸入云端的崇山峻岭,有壁立千仞的山峰。以此抒发了人对秀美河山的赞美。演奏这段音乐的时候,演奏者须具有平稳、宁静的心态。比如轻处理的四小节“ 3· 3 3 3 5 3 3 —∣ 2·2 3 3 5 3 3 —∣”,别怕人听不见,音乐处理得要平稳,要舒缓。在我的实际音乐会演奏中,听众每当听到此处,他们都会凝神静气、聚精会神地欣赏。

  如此的静谧,那样的幽静,却突然又转到第十二段的“拂”与连续的“泼刺”,音乐的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与鲜明的对比。“3·5 61 1 ∣ 61 6165 3 ∣”,上下句旋律,宽广行进的节律,表现了愤懑悲壮的情绪。第247页第一行(第十二段的第五行),“散板”的板拍处理可学习戏曲中的散板唱法,先紧后松,一字一顿,一派无可奈何的感慨。(56 12 6·5 35·丨532 1 2 3 2 丨2·1 66· 丨6·i 35·丨532 1 2 3 5 丨2 — 2 —丨)

  第十三段被很多琴家称为“峰回路转”,连续“4”音的出现,使音乐产生了新鲜感,一种新的意境(4 4·44 44 丨46 35 532 丨 62 2 —丨)。中国古代乐曲及琴曲中常见的结构“刹、杀、煞”,音乐词典中解释为“起调毕曲”。从我打谱中遇到的多个“杀”,一般都是“毕曲”而不是“起调”。一般都在乐曲的后部;同时又出现或是不常出现的音高、调性的游移或是转调等一些新的音素,使听觉上产生一种新的感觉。这在《长门怨》、《梅花三弄》、《渔歌》等很多琴曲中都有所体现。

  这一句技术上要求是大指按弦出音后,当中指按弦时大指不要松开,要按实。右指出力下指有力而不爆。能出如同从琴面木头里渗透出来的、雄浑深沉的音色为好。

  尾句泛音在音响效果上与乐曲开头第一段的泛音一样,要求使声音在空中尽可能地回响发扬,尤其是九徽与七徽的同音呼应及最后的一六弦的泛音,都要使之得到充分的振动。这全在右手对用力的控制!

  最后我讲一点关于技术技巧、节奏节拍(速度)与音乐内容的关系。音乐的三大组成部分是:音高音准、技术技巧、节奏节拍。音高音准的重要性比较好理解,它是音乐的首要因素。而技术技巧、节奏节拍同样是音乐构成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技术技巧并不公仅指快速度的技法,快的技法既要快速又要清晰,这是技巧。然慢速度的音,按音准按得好听、同样一个“挑”或“勾”要弹得音色圆润饱满,也都是技巧。“掐起”、“掩”要成为音乐线条中自然的一环,不要突起,不可发了“板结”的音色。“掐起”须注意“带状行进”,不要大指与无名指形成“跷跷板”,使得音与音不出现断裂痕迹。有些旋律是分布在三、四根弦上(如《忆故人》的245 61 16 5·3 丨)、有的须用“一指二弦甚至三弦掐起”,有的还要“一指二弦加移位”。有的连续“挑”“勾”又应注意颗粒性,这些都是属于技术技巧范围的要求。技术技巧好,就如机器的零部件质量精良,则成为确保成品优良的前提条件。而节奏节拍则直接涉及到音乐内容的情绪。常见缓慢的节拍用于悠扬、抒情的情绪,快速度的节奏节拍用于轻快、紧张、激烈的情绪。就《潇湘水云》开头的慢板,徐徐舒舒、委委婉婉,正适合音乐作品或诗词开头的“引子、起兴”格式的要求。作品经过“水云声”的铺垫,音区从一弦徽外到七徽,再到四弦七徽,再到七弦五徽再到四徽。再到二徽六。这样一串音域的阶梯行进,音阶的上行冲刺,没有速度的提升是不合情绪的需要的。我们从音域大幅度的提升、音阶的连续性上行、技法的巧妙设等方面来看,也应该估出古人匠心独运的用心。“ 36 235 32 2·22丨”不但要快还要清晰颗粒;七段头的“滚拂”“浒上”连着“高音三上”除了浑然一体还要音准和音的清晰。否则也就无法表现“浪卷云飞”奔腾激越的气势。因此,速度及清晰的技巧都是音乐作品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同音高音准,三部分都精良了以后,还需要进行符合逻辑的、独到的艺术处理。最后才能成为一首完美的艺术作品。

  《潇湘水云》是一首优秀的代表性的琴曲,在众多的琴曲中也是十分突出的。他的优秀表现在旋律的优美动听、结构章法布局的严谨合理、表现在内容与技巧的完美统一。

  我的体会弹会不难,弹好不易!我将一生学习、琢磨!

  以上一些感受只是我个人长年来对这首乐曲的理解,以及对这首乐曲的习惯性的处理。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据2006年4月26日北京雅集录音整理)

相关文章 推荐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人气:281
古琴曲谱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人气:184
古琴教程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人气:428
古琴赏析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古琴鉴藏要领
人气:118
古琴百科
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人气:157
古琴百科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人气:220
古琴曲谱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古琴的三层境界
人气:134
古琴教程
古琴的三层境界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人气:433
古琴曲谱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人气:141
古琴百科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人气:253
古琴曲谱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人气:185
古琴演奏视频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人气:214
古琴教程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大家都在看

学古琴的好处你知道吗?

学古琴的好处你知道吗?

这些练琴坏习惯 一定要注意! GU QIN 练琴很花时间,如果练琴不专注,那就是花了时间又练不好,等于浪费时间。下面是练琴不专注的几种表现,相信每一个学琴的人都有过这些情况: 1、永远...

古琴百科 126 阅读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音乐活跃于各个山林寺庙中,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古琴领域也曾出现过许多知名琴僧,尤其是隋唐以后,琴僧的数量更有所增加,宋代...

古琴百科 118 阅读

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古琴流派有哪些?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派 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

古琴百科 274 阅读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艺术审美 | 关于制琴 古琴制作的历史极为悠久,古人制作的许多古琴,因其造型美观、音色优美,从而成为历代文人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那么,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在历代相关古琴的...

古琴百科 141 阅读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古琴无疑是最能够象征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抒情写意,士大夫人格、情操的存在。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源源不断地产生过大量的琴曲、琴谱和丰富的琴学专著。 众所周知,我国...

古琴百科 125 阅读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古琴无疑是最能够象征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抒情写意,士大夫人格、情操的存在。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源源不断地产生过大量的琴曲、琴谱和丰富的琴学专著。 众所周知,我国...

古琴百科 55 阅读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可以用来娱乐,但却包容着更为广大的内涵空间,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一个弹琴而不知琴道者就像作人而不明因果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空耗光阴,徒为匠人而已;其对古...

古琴百科 63 阅读

溪山琴况

溪山琴况

作者简介 徐上瀛,号石帆,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万历年间曾从陈星源、张渭川学琴,并与严征交往,...

古琴百科 145 阅读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百科 156 阅读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幽兰 古怨 遁世操 广陵散 华胥引 古风操 高山 流水 阳春 玄默 招隐 酒狂 获麟操 忆故人 广寒游 梅花三弄 鸥鹭忘机 白雪 龙翔操 龙朔操 潇湘水云 庄周梦蝶 楚歌 关睢阳关三叠...

古琴百科 143 阅读

南怀瑾:古琴音乐与“道”之实证

南怀瑾:古琴音乐与“道”之实证

南怀瑾先生曾言:太极、佛经和古琴都是经世之学,都是咱们中国人立身行世的根本道理所在。 2019年3月18日,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以下文章摘录自南怀瑾著作《庄子南华》中关于古琴与道...

古琴百科 121 阅读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可以用来娱乐,但却包容着更为广大的内涵空间,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一个弹琴而不知琴道者就像作人而不明因果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空耗光阴,徒为匠人而已;其对古...

古琴百科 81 阅读

这些细节成就了古琴的器之美

这些细节成就了古琴的器之美

古琴,沉淀三千年的芳华,贯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并成为民族文化瑰宝,始终归于琴棋书画之首。在西方音乐占据主流时,古琴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本土乐器之一,理应被更多...

古琴百科 79 阅读

出土的古琴形制

出土的古琴形制

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由琴身和一活动底板构成,通长67.0厘米,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仅一足,琴身用整木雕成。可分音箱...

古琴百科 165 阅读

何谓“按欲入木,弹欲断弦"

何谓“按欲入木,弹欲断弦"

(一)所谓按欲入木 所谓按欲入木,是指弹琴时,左手按弦要方正坚实。对这一点,大多琴家们是共许的。 对于琴者来说,按欲入木是起码的要求。弹琴之时,要一丝不苟,先...

古琴百科 28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