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百科>

《修禊吟》打谱后记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6-03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内容提要:本文是一篇对琴曲打谱过程的后记,作者试图从古谱挖掘的理论与实践上探求打谱的科学方法。

  关 键 词:复响; 过程; 《修禊吟》; 打谱; 乐句; 弹奏

  传统古琴曲的挖掘、复响工作,在古琴的行当中称打谱,而有的音乐理论学者把它纳入乐曲考古的学科领域,还有人提出“创造性的打谱”与“研究性的打谱”等等。无论是称“打谱”也好,“乐曲考古”也好,最终目的大家都是一样的,就是使这些传统的乐谱能复响——有音响的音乐。而这“有音响的音乐”是否是原始的、真实的再现,长久以来是大家关心和讨论的关键。本人近年来常有考虑这个问题,也试图在古谱的挖掘工作中,从科学的角度探究打谱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大家应该关注一下达到目标的途径是怎样的?采取的方式是如何的?究竟“打谱”与“乐曲考古”是不是一会事?打谱复响的度量是什么?

《修禊吟》打谱后记

  假《音乐艺术》之宝地一方,发表这篇打谱后记,所谓目的有:第一,并非自认为打的谱技高一筹。而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展现打谱工作的过程。琴曲打谱对打谱者的要求的确很高,不但要有学惯古今的音乐理论、琴学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演奏水准。本文希望得到广泛的意见和建议,逐步提高打谱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第二,琴曲的打谱必须继续下去,大量的古琴音乐还只停留于版书的形式,大量优秀的琴曲一旦被打谱完成、介绍出来,每个琴曲其背后的文化含量,音乐的、历史的,人文的、风俗的、灵性的、思维的等等势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本人越来越喜欢弹奏这首曲子,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打谱完成的快乐,还有演奏和听觉上的愉悦。我推荐给读者,望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品味。古琴音乐不应该成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自娱自乐”观念的累赘。“与己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这首曲子虽然暂时住笔,但对于打谱的探索和学习还在继续。

  琴曲《修禊吟》,据说是明代民间创作。它散见于《西麓堂琴统》(1549)、《松弦馆琴谱》(1614)、《澄鉴堂琴谱》(1686)、《大还阁琴谱》(1673)、《微言秘旨订》(1692)、《琴谱析微》(1692)、《卧云楼琴谱》(1722)、《天闻阁琴谱》(1876)等8部明清琴谱中。各个谱本无解题,因此无法很明确的知道这首曲子的内容。“修禊”是指古代的一项民俗活动,“禊”(xi)在辞典中解释为“古代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礼”。有琴家认为《修禊吟》是琴曲中的春之歌,即人们尽情讴歌春天的来临,荡涤身上的积垢的暮春活动。在《琴书大全·曲调拾遗》中只见有《祓禊吟》的曲名,而祓(fu)的意思为“古时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这个《祓禊吟》与《修禊吟》是否一个曲子,我认为《祓禊吟》与《修禊吟》应该是同一题材的音乐,或其根本就是同曲。王羲之著名的《兰亭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修禊”的含义,“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殇曲水。”

  《西麓堂琴统》中有《流殇》一曲,今人不太演奏。其中段有小标题为“酒狂声”以及题解中有“永和诸贤修禊兰亭,萧爽放达之兴,脍炙千载,后人遂有此曲,江左之风高,概可想见矣”。该曲与《修禊吟》是描绘同一事件的不同的曲目。它也向我们描绘了“修禊”这一民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大致内容等情况。从而我确立了《修禊吟》这首曲子的基本内容是描写古代人民踏青、祭春、感怀、畅饮及除灾求福等民俗仪式活动。通过对《修禊吟》的打谱,泠泠的乐声跃于琴上,其音乐不是一般概念中祭祀、仪式活动的庄严、宏大曲调。而是悠扬的、抒情的。曲中既有表现散缓的仪式音乐形象,又有“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喜悦情绪和“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的感秋色而抒怀的描绘。

  最早谱见明代《西麓堂琴统》,琴曲为三段,发展到清代《大还阁琴谱》为四段。因此,乐曲虽然短小,但非常精彩,有气韵悠长,乐句较长的特点,具慢慢咀嚼和回味的效果。从演奏上来说,对于每音用指连贯,以及情绪、力度、音色的控制都必须做到有致,更主要是对韵腔、气口和长乐句的把握,才能达到一定格度,体味出此曲的风格。

  在打谱过程中发现,《修禊吟》各个版本随着传承和变迁,总的音乐风格和形态变化不大,只有结构段落和旋律音调的改变。经过比较和筛选,我选出最早出现《修禊吟》的琴谱《西麓堂琴统》,与在旋律和指法上比其它谱本有特色,且二个相差120年左右的琴谱《大还阁琴谱》进行打谱和比较研究,

  下面是打谱笔录(记录了打谱中发现的问题、认识、心态活动、感受和体会等):

  1.对“八上”的理解:《西麓堂琴统》中徽位音不明确。如果以我们现在概念理解八上为七徽九分,那么该音就无论如何不能与随后跟上的音“合”(相和)。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来确定这个八上的音高呢?我认为应该以随后的字“合”作为标准。也就是说,要求音的相和,八上有时可以处理成七徽九分,有时处理成七徽六分。举例,《西麓堂琴统》第一段第5句:按十勾二弦上九徽,散劈六弦与上八上和。如果把八上理解成七徽九分,那么这个音应该是# fa,而随后要应和的音却是sol,显然这二个音不相和。因此在这里八上应该看成在七徽六分。类似的地方还在第一段第9,10句出现。

  2.对“六下”的理解:《西麓堂琴统》第三段第5句,按六下历五四弦,如果把六下看成在六徽二分,那么五弦是sol,四弦是fa;如果把六下看成在六徽四分,那么五弦是bsol或# fa,四弦是mi ,这二种音调听来总有点别扭。因此,应以不同弦来划分“六下”的具体徽位,我把五弦的六下打成在六徽二分sol,四弦的六下打成在六徽四分mi。

  3.上述二点问题在《大还阁琴谱》中不会出现,因为该谱明确地描述了徽位及徽分。见下表对照。从比较看出,明清传谱中的不同特点,谱式的发展。

  4.在打过《西麓堂琴统》的《修禊吟》后,再回头打了《大还阁琴谱》的版本,我发现非常喜欢这个的版本,乐曲四段的结构与其它谱本有区别。从音乐发展的角度来说,旋律线强,段落发展承前启后,指法的安排合理,音乐富于一定表现力。因而,从适合演奏效果的角度,我选择了后者的版本为演奏谱。

  5.《大还阁琴谱》中的《修禊吟》全曲四段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可以说这是传统古琴曲创作的基本手法。然而,古琴的曲式的结构还随音色、音位、指法的变化。即,在古琴的上、中、下三准的不同位置,泛、按音的布局来考虑乐曲的结构。如《梅花三弄》的曲式结构也是这样。这种方式是琴曲创作中的发展手法之一。见下述分析。

  6.从段落结构上来看,《大还阁琴谱》是基于《西麓堂琴统》的音乐骨架。并加以填补和润色,主要集中于第三、四段。第2、12、16句开始以la  sol  mi相同旋律出现,即传统音乐结构的“合头”的手法,继而展衍开去。

  7.第一段第1句为的引子,我称之为“树根音”,即,音乐由此开始蔓延、生长和展延出来。我把开始的节奏处理成散起,缓慢的拉宽拉长,产生宁重的气氛。第2句主题音调的合头上了节拍后,音乐的节奏还是有一定的散度。第一段在乐句的结构上单句落音在宫音,双句落音在商音,断句的方式犹如诗句的押韵,音乐随着这样规律的乐句韵角发展。

  8.第二段泛音起到音色上的变化,同时乐句短小,音乐活泼,似表现春色的美景。因此节奏的处理上,多运用附点,节拍必须规矩,方整,才能表现出歌唱性的旋律和欢快的气氛。曲调在商音上打转,最后还是落在宫音。

  9.第三段从乐句的发展来分析,音乐明显的向上下二头张开,表现为转的结构形态。在第12句主题音调la sol mi进行展衍。乐句比较悠长,节奏上的处理多用符点和后十六的节拍,有推动感,旋律优美动听,在中准音域区展开。第16句主题音调的再次出现,表现了该音调在乐曲中的核心作用。

  10.第四段音乐是从下准到中准,再到上准(高音区)的全面衍生,起到“合”的效果。把音乐推向高潮,睹景抒怀,在欲罢不能中结束。我对这首曲子的结尾音乐感到比较草率和简单,很想再补充点什么。但在这里,为追求打谱的“忠实”性,没有动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主要是这里每一乐句的气口比较长,在每一句气口中的演奏要求比较高,在上准处弹奏,音准把握难度大,绰注音必须做到家,交待清楚。在接二连三的长气口乐句中,减字谱中没有点句,必须自己去找到“透气”的地方,才能做到结束段落从容不迫的神气。每个乐句的弹奏从第18 句到20句为一层次,第21句再掀起伏至24句。如感情抒发,连绵起伏。别有情趣。此时有所谓“打谱的结果也是弹奏的结果”深刻体悟。所以没有一定量的弹奏,体悟不出旋律和节奏的定数。

  11.分析、弹奏,否定,再分析,再弹奏。这是打谱过程中的程序。而练习和唱(he 第4声)弦也是打谱中比不可少的过程。不反复练习某些指法,提高一定的技巧,音乐的节奏有时会迁和局限自身技巧,造成某种遗憾。唱声帮助培养心板,把握演奏中的气息。

  12.绰、注音谱字表明了对演奏的要求有了提高。即遵循该谱式编撰者或改编者的音乐要求。因为绰、注音运用不当,或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话,势必影响这个曲调的风格。《大还阁琴谱》谱中带有韵意味的绰、注音特别多,记录得也很详细,绰、注音约有占全曲谱字的百分之三十之多,体现了清代琴曲的特点。而《西麓堂琴统》全谱只运用11个注音谱字。

  13.关于《西麓堂琴统》和《大还阁琴谱》中的指法,我们可以较为清楚的通过这二部不同时代的琴谱,看到在同一曲子中的指法运用和变化。下表“古指法流变及表现”中,有些指法只出现在《西麓堂琴统》中,传至《大还阁琴谱》就或许改变书写方式,或者消失了。例如,打的指法,在明代琴谱中一般都还保留,但至清代以后,基本上废弃了,都改成勾指。其音色和力度上就有所区别,是否清代琴风在多注意声韵,通常说的“声少韵多”下,而少有音色、力度考虑呢。《大还阁琴谱》中的节奏指法符号明显增加,即出现“急、缓”指法。节奏概念的出现,是琴曲艺术化的表现之一。

  14.谱例说明,有关记谱的问题,由于琴曲的音乐具有特殊的语言,有着与诗词、和押韵相对应的节拍节奏,个性非常强。所以不可以西式音乐记谱法的四四拍、四二拍等概念去记录。我曾尝试用那种记录,然而演奏出来时就不是琴的味道。所以,我用乐句的方法记录。每个乐句不一定是据原谱的断句方式,依据我打谱出来乐句结构来分。本谱中用半小节线来表示每个乐句,数字符号标示乐句序数。

相关文章 推荐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人气:220
古琴曲谱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人气:281
古琴曲谱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人气:141
古琴百科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人气:253
古琴曲谱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古琴的三层境界
人气:134
古琴教程
古琴的三层境界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人气:433
古琴曲谱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人气:185
古琴演奏视频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人气:184
古琴教程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人气:214
古琴教程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人气:157
古琴百科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古琴鉴藏要领
人气:118
古琴百科
古琴鉴藏要领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人气:428
古琴赏析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大家都在看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幽兰 古怨 遁世操 广陵散 华胥引 古风操 高山 流水 阳春 玄默 招隐 酒狂 获麟操 忆故人 广寒游 梅花三弄 鸥鹭忘机 白雪 龙翔操 龙朔操 潇湘水云 庄周梦蝶 楚歌 关睢阳关三叠...

古琴百科 143 阅读

溪山琴况

溪山琴况

作者简介 徐上瀛,号石帆,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万历年间曾从陈星源、张渭川学琴,并与严征交往,...

古琴百科 145 阅读

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古琴流派有哪些?广陵派古琴创始人及代表琴曲简介 派 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

古琴百科 274 阅读

出土的古琴形制

出土的古琴形制

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由琴身和一活动底板构成,通长67.0厘米,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仅一足,琴身用整木雕成。可分音箱...

古琴百科 165 阅读

这些细节成就了古琴的器之美

这些细节成就了古琴的器之美

古琴,沉淀三千年的芳华,贯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并成为民族文化瑰宝,始终归于琴棋书画之首。在西方音乐占据主流时,古琴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本土乐器之一,理应被更多...

古琴百科 79 阅读

何谓“按欲入木,弹欲断弦"

何谓“按欲入木,弹欲断弦"

(一)所谓按欲入木 所谓按欲入木,是指弹琴时,左手按弦要方正坚实。对这一点,大多琴家们是共许的。 对于琴者来说,按欲入木是起码的要求。弹琴之时,要一丝不苟,先...

古琴百科 282 阅读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音乐活跃于各个山林寺庙中,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古琴领域也曾出现过许多知名琴僧,尤其是隋唐以后,琴僧的数量更有所增加,宋代...

古琴百科 118 阅读

学古琴的好处你知道吗?

学古琴的好处你知道吗?

这些练琴坏习惯 一定要注意! GU QIN 练琴很花时间,如果练琴不专注,那就是花了时间又练不好,等于浪费时间。下面是练琴不专注的几种表现,相信每一个学琴的人都有过这些情况: 1、永远...

古琴百科 126 阅读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的早期史...

古琴百科 156 阅读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古琴无疑是最能够象征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抒情写意,士大夫人格、情操的存在。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源源不断地产生过大量的琴曲、琴谱和丰富的琴学专著。 众所周知,我国...

古琴百科 125 阅读

南怀瑾:古琴音乐与“道”之实证

南怀瑾:古琴音乐与“道”之实证

南怀瑾先生曾言:太极、佛经和古琴都是经世之学,都是咱们中国人立身行世的根本道理所在。 2019年3月18日,南怀瑾先生诞辰101周年。以下文章摘录自南怀瑾著作《庄子南华》中关于古琴与道...

古琴百科 121 阅读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可以用来娱乐,但却包容着更为广大的内涵空间,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一个弹琴而不知琴道者就像作人而不明因果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空耗光阴,徒为匠人而已;其对古...

古琴百科 63 阅读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你还不知道古琴也“分家”?古琴有哪些派别知道吗?

古琴无疑是最能够象征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抒情写意,士大夫人格、情操的存在。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曾源源不断地产生过大量的琴曲、琴谱和丰富的琴学专著。 众所周知,我国...

古琴百科 55 阅读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艺术审美 | 关于制琴 古琴制作的历史极为悠久,古人制作的许多古琴,因其造型美观、音色优美,从而成为历代文人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那么,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在历代相关古琴的...

古琴百科 141 阅读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之旨 清穆平和

古琴可以用来娱乐,但却包容着更为广大的内涵空间,上接茫茫太虚,下启红尘众生。一个弹琴而不知琴道者就像作人而不明因果一样,终其一生碌碌无为、空耗光阴,徒为匠人而已;其对古...

古琴百科 8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