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表演的艺术,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在各种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是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中的。音乐的一度创作—乐曲乐谱只是音乐大厦的设计图,是不可能进入艺术流通领域供人欣赏的。在记谱法产生之前,音乐的传播主要靠口心传授这一行为方式在创作,甚至有些时候在一种自娱性即兴演奏中,表演行为完成的同时也是创作行为与接受行为的完成。在记谱法产生之后,音乐表演经常作为中介结构,在音乐活动中的诸多环节起到连接作品的创作与接受的主要作用,因此它必须经过演奏、演唱家的表演才能把音乐作品变成实际的音乐音响,才能够成为美不胜收、娱心悦耳的审美对象。
1演奏中放松的训练
著名钢琴家霍夫曼曾建议:“练琴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或者说,根据你的条件和精力,每次最多不超过两小时。以后就出去散散步,把音乐置之脑后。这种使脑子放松的方法,可以说是为了将练习所取得的新的成果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巩固下来,而且深入到血肉中去。”放松是相对于紧张而言的,自然放松是正确演奏的前提。几乎大多数的器乐演奏者,在演奏时,都会出现不松弛、存在紧张的情况。这是因为紧张是人的一种本能,而且普遍存在于生活中,包括世界级的大演奏家也都是如此。紧张阻碍了演奏者正常技术的发挥和良好的音乐表现,破坏力是极大的;若长期持续地处于紧张状态下的演奏,会造成运动性的劳损和心理的恐惧。因此,从理论上研究和实践中解决好松弛地问题,需要提高对放松训练意义的认识和掌握教学放松的方法。
一是要提高对放松训练意义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到放松是一种协调的表现。演奏活动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神经和肌肉的运动,在瞬间就要完成方向各异、用力不一的动作,如果协调不好,互相干扰,都可能出现全局的混乱。其次,要认识到放松是一种节约和休息的表现。演奏活动中运动性的伸缩,有如人的心脏工作能力一般,节奏的变化,随时处于运动与休息的状态,而器乐演奏时手指不停地运动与休息的过程,也应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表现。最后,要认识到放松是一种技巧的要求。掌握了放松本领的人,才能正常地驾驭演奏的进程。就大多数人来讲,放松不是一种轻而易举便可获得的东西。而紧张却是一种本能。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对演奏活动中放松也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能在高难度、长时间的演奏中做到放松,这就需要很高的演奏能力与技巧。所以,放松体验应是各个阶段、不同层次和贯穿整个演奏艺术生命的始终。
二是要掌握科学的放松方法。随着当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放松的理论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步,对解决不松弛的问题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如何使人们更多地了解人体自身的潜力,使演奏者在学习演奏技能时便消除紧张、烦躁、恐惧的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毫无负担地去工作与学习,并极大地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是近年来国外教育界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果,其代表有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保加利亚的启发教学法以及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其追求的效果以及观点就在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从初学演奏技能者(尤其是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寓学习于游戏和兴趣之中,使学习成为一种本能即从中获得极大地乐趣并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些教学法,都是为了宏观地提供作为松弛所需的条件和气氛。这样的尝试,对我们探讨器乐演奏训练时创造松弛地条件,提供了有益的、广阔领域的可能性。总而言之,松弛是良好的隐约感觉与完善的技术表达能力的辩证统一。良好的演奏技术为音乐表现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而强烈的音乐表现欲望又使技术变成了一种本能。演奏者只要沉浸于音乐的感受之中,技术就似乎悄悄地被忘却了。
2音乐的表现训练
“音乐是表达自己情感、意向、需要和生活态度的音响艺术,音乐应当是最细微而婉转的人的言语的艺术再现。”因此,音乐的表现训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一是要对表现的音乐要有精准的理解。“对音乐的精准理解可分为知识性理解和感受性理解。知识性理解是指对作品、作曲家的时代背景等知识的鲶熟程度,对作品题材、体裁、曲式、和声、织体、风格的了解程度等。感受性理解,使之不同的演奏者由于其音乐修养深度不同,对作品了解熟悉程度不同,对音乐感受的敏感性不同,即使对同一首作品也会有文野、高下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受。”
二是要高超的表演技巧。“熟练高超的技巧可以使表演者摆脱操作的烦恼,使乐思得以有效传递,所谓得心应手。而缺乏技巧能力的人,也许对音乐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明确的表现意图,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技巧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技巧本身并不直接产生乐感,所以有些技巧很好的人其演奏并不够感人,被人们戏称为‘匠人’。而且,过多地注意技巧,反而会干扰对音乐的注意、感受与表达。”
三是要充分的感情投入。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演奏技巧,并且在演奏中有足够的感情投入,演奏一支乐曲时,就会有意无意地把对这只乐曲的理解及因这只乐曲所产生的联想和感受全部溶入自己的演奏中去,进而还会在演奏中激发起自己的创造力来。这样,一支乐曲就会变成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活生生的情感艺术来供人欣赏,使人们内心深处各种复杂细微的思想感情都能得到充分的激发与宣泄。“最重要的就是演奏时要使外部世界的形象暗淡下来,应当使音乐成为唯一的,真实的世界。我们不应模仿欢乐,而应自己就是欢乐的;不应是伟大的普遍真理的转述者,而应是普遍真理的伟大发现者。只有在我们本身唤醒乐曲中产生的某一颤音、某一华彩乐段的那种情感时,我们才能很好地演奏这一颤音、这一华彩乐段……良好的演奏(也包括良好的排练)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保留的内心感受。”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音乐中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音乐学习自始至终贯穿着情感的体验。而情感教育不是说理性教育能代替的,它必须使学生情动于衷,有感而发,最后通过乐曲表现出来。因此,在演奏教学实践中,将情感诱导贯穿教学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创设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情感处于积极体验和参与状态,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是要有充分的想象力。音乐表演中的想象主要包含两个基本的方面。一个是指所谓的内心听觉,即表演者能在表演前或表演中在大脑中对一首乐曲声音效果进行真切的想象和设计,并能据此对实际的演奏音响进行及时地调整。二是指主体在音乐的诱发下产生的与乐曲内容相关的联想。音乐表演者对乐曲的想象愈细腻、愈真切,表演就愈可能生动感人。
五是要善于捕捉灵感。在音乐表演中,灵感的出现意味着音乐、技巧、风格、背景等等都被化解成了心声的吐露,从而达到一种无以言传、物我两忘的境地。
六是要加强感受力的训练。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力存在着天然的差别。有的人对因高的变化很敏感,有的人对节奏的变化很敏感,有的人则具有良好的音乐记忆力。一般来说,对音乐的直觉感受力越敏锐、越丰富,就越能从音乐中听出更多的东西,也能更好地去体验和表达音乐。
七是要注重音乐修养的训练提高及表演经验的积累。音乐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产品,音乐表演也被称为二度创作。音乐表演的表现力主要来自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感受和表演激情,来自积极的演奏状态和灵感。音乐的创作和表演,同样有着许多的普遍的规律和特征。作曲家在创作一首作品时,使用了大量的程式化、格式化的手段。题材(在标题音乐中)为演奏者理解乐曲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线索;体裁提示了乐曲的基本特征,如进行曲的坚定有力,波尔卡的轻快活泼;模进表示着情绪的逐步递进或递减;旋律上行通常意味着情绪的提升,常和渐强相联系,反之则亦然;渐快渐慢表现了情绪的发展和过度;快速显得生动、活跃、外向,慢速显得平静、深沉、内向……有经验的表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因此能够在学习一首新作品时更迅速、更敏锐地感知和把握它的基本特征。
八是要强化神情形体的训练。音乐表演的听觉性是非常突出的,但视觉性也极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音乐的听觉效应,而且在视听的融合中强化了音乐美感。演奏者准确传神的身姿、手势、指法和眼神、形态等,对音声的创造和传达,对听众的魅力和领悟,都至为重要,而且那如诗如画的充满了节奏和音律的视觉形态本身就是一首美妙的音乐。乐音运动的听觉美感和自身表演的视觉美感相得益彰,听觉性的音乐外化为视觉形象,视觉性表演内化音乐本体,演奏的表演美和所展现的音乐美就会进入一个出神入化的审美境界。
音乐演奏的形体表演又不同于戏剧影视演员的表演,它必须以声音表演为旨归,必须定点于舞台空间,必须简静、纯正、朴质、恰当。因此,演奏家的表演必须以养心为第一。一为责任感,为乐是为了社会人生;二为正义感,心正、言正、行正,音乐及其演奏才正,闻声见行才知其情志;三为超脱感、识多、才高、艺精之后而超越才艺,操琴忘其为琴之声,表演忘己作态之形,心与音通、神与形会,自然而然、浑然天成,只有这样,才不会忸怩作态,轻薄作势以至志静气正、忘却机心、通于神明。古人操琴或择静室变堂、或登山依水、或面对清风明月,其意就在于养心。第二,身正体恭。演奏者实际上就是乐曲的抒情主人公,演奏者的音声表演和形体表演就是音乐抒情形象的外在呈现,因而是正向显示的正面形象,演奏者必须身正体恭,持乐器走向舞台,落座于一椅之上进行演奏,始终都应身躯端正,体态尊重。第三,神态自若,身手优美。音乐演奏的适度感、分寸感,音乐表演因素对立统一关系的把握与辩证处理是一般演奏者最难以掌握的问题。器乐演奏过程中的神态、形体等表演美的创造应以音乐精神贯穿其中,而非另起炉灶、飞扬腾越、摇头晃身、哗众取宠,一般应当以神态自若身手优美为宜;在神态方面,要在乐曲之情的直接传达,张目转瞬之际,容情变换之处,脸色松紧之时,都是乐思、乐感地自然呈现;在形体方面,演奏者应当以轻重缓急、强弱顿挫等形成的节奏感和蕴涵其中的韵律变化为基本形态,仿佛音乐既是从手指间又是从整个身躯中流淌出来的一样,演奏过程中体态的微微变化有如诗情画意、自然优美、引人入胜;在手势指法的运用方面,则宜于“干净利索、简静精当”,双手相互之间应配合默契、对称均衡、顾盼有致,既形成外在表现形态的形式美,又与整体身心和全部音乐统一为整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