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伟 著名胡琴演奏家、教育家,秦派二胡代表人物,西安音乐学院二胡教授,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秦派二胡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二胡专业委员会会长、新疆及甘肃二胡学会名誉会长、新加坡二胡学会海外艺术顾问。先后在全国各类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创作二胡曲20多首,代表作《秦风》等众多作品及练习曲获奖无数并被收录到全国二胡考级教材。其演奏风格及创作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突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既多情随性,也深沉大气,深受海内外听众的喜爱。个人传略已入《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优秀艺术家人才大全》等20余部辞书,并荣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
为什么秦派二胡可以风靡全国?
秦地,战国时期秦国的发源地,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典籍中将以秦为中心的秦、晋、陇沿黄河流域的主流行音乐称为“西曲”,原作哲在《‘西曲’与陕西曲子》认为历史上的“西曲”音乐是指陕西、晋南、甘肃东部的民间音乐风格。以秦为中心的秦、晋、陇三地的音乐是富有高昂激楚、粗犷憨厚、明朗豪放的。秦派二胡是在几千年的“西曲”文化中孕育的。
早在195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油达民先生创作的《欢度新春》面向全国听众播放,引起很大的影响。1961年,《文艺汇》《新民晚报》在对首届二胡教材研讨会上鲁日融创作的二胡曲报到时,提出“陕西风格流派”的观点,1963年在“上海之春”二胡比赛中《秦腔主题随想曲》《迷胡调》引起二胡界不小的反响,标志着陕西二胡风格正式的确立。然而一个流派的完全形成,不是短时期内或者是靠一两个人的力量的力量形成的。是要靠多数人,甚至是几代人来共同完成的。不仅要有特色的代表作和显示此流派的人物、系统的理论,更要有能传承下去的群体。“秦派二胡”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的萌生,60年代的兴起,80年代的形成,90年代的成熟,21世纪到现在在二胡界的风靡的发展历程。
(一)代表人物
秦派二胡风格流派的开宗立派者是鲁日融先生。而先生培养的丰芳先生、关铭先生、张怀德先生、金伟先生、呼延梅文先生、牛苗苗先生是“秦派二胡”传承中的骨干力量,任何艺术流派的形成都离不开代表人物,但只靠一个人又不能形成一个流派体系,拓荒者与奠基人周围形成的群体是支撑这个流派发展的坚实力量。可以看出“秦派二胡”艺术流派是代表人物和众多人物形成的群体,并不是一个人或是少数人,而是一个具有大量有与奠基人传承关系的且具有高水平艺术素养的艺术群体。
(二)代表作品
流派的诞生需要靠作品来支撑,作品更需要在历史进程中得到承认。民间的音乐智慧,音乐思维,音乐技术是秦派二胡的养料,“秦派二胡人”用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的源泉,用中国文化、中国语言、“中国料理”做基调,加以对外来优秀文化,科学的技法理念,前沿的信息知识的消化。继承刘天华的“中西兼融”的发展道路,用质朴的语言创作出具有浓郁的乡情、动人心弦的旋律、时代性的精神反映的作品。代表作品是从油达民先生的《渭河畔》和鲁日融先生的《迷胡调》为始,后面有《秦腔主题随想曲》《迷胡调》《曲江吟》《蓝花花叙事曲》《秦风》《曲江随想》《黄土情》《欢庆》《望长安》《心香》《山梁梁上的歌》《黄土恋歌》《西秦王爷》等陕西二胡代表作品相继问世。
(三)代表风格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秦人秦韵、激慷、富有声腔化歌唱性、深度表现音乐形象,从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人文、历史、习俗上不断地孕育出具有秦风秦韵的二胡流派,更体现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在,淳朴的人做实在、淳朴的音乐的地域文化。取材于民间音乐,戏曲。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秦腔、碗碗腔、迷胡、信天游、腰鼓社火等代表的豪放、委婉、粗犷、质朴、浓郁的秦地风韵,体现了秦地的民俗和民趣。在乐曲的音阶和调式上,它的独特风格是在音阶中把山陕甘宁地区的民间音乐中的7和4以不同于平均律的音高来处理,“欢音”与“苦音”运用在不同的调式里,不同的骨干音左右乐曲的风格和色彩(苦音表达可谓是“秦声之苦,哀怨盈耳,热耳酸心”)成为秦派二胡的特色因素。
,时长10:02
③金伟《秦腔主题随想曲》教学(陈耀星:搂弦不可滥用!)
(四)代表技法
不同的地域风格流派的作品,是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法来体现的。由于秦派二胡特殊的音阶、调式的运用,为了更加凸显其乐曲的秦风秦韵,形成了特殊的演奏手法。
1、秦派二胡中运指使用中指定位,保证风格性技术在特性音上的体现,保证音准,使用内外弦同指异音的处理,突出音色的对比。大量微分音4和微分音7的运用、风格性指法、各类滑音的使用(为表现音韵浓郁深涵伸指滑音多用于同一指滑音),秦派二胡表现出现了实音与泛音色彩对比的“泛滑”。而各类滑指在乐曲特定风格内涵中以其独有的个性色彩有机的融合与整体当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2、揉弦在秦派二胡中大多为复合型揉弦,在秦腔音乐中常常有四度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音型,把这种压弦奏出的效果叫“搂揉”,使音波出现齿状的波动,压弦产生的松紧张力使音色富有浓郁的民族地域韵味,以“保留指压弦变音”的“搂弦”和“搂揉”,是借鉴板胡特殊技法演变而来。
3、换把,在三度或二度下行的运指换把中,使用同指异音的腕式换把,把回滑音加下滑音的风格性运指在换把中同步完成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力的传导要有对总体力感和细微力感的层次分明,了解秦派特点,通过旋律线的运动特点形成力的联系,才成使音乐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4、在秦派二胡对音色的把控,与做一部美术作品相似,演奏好乐曲应利用多种色调来“绘制”音乐。不仅要对左手的技法掌控,更要使用右手控制音色的变化感。抑扬顿挫的变化通过弓长、弓速的变化来体现,混合弓法要游刃有余,弓子恰到好处,展现乐曲的表现力与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