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音乐百科>

古代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演进戏曲时代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3-05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一、古歌舞时代——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日渐成熟

  公元前221年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先秦时期,出现空前的“文景之治”,这时的音乐也进入空前繁荣的景象。短暂秦朝统一,结束了中国奴隶制,将历史推入了封建社会。汉武帝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声乐、民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当时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乐府中集聚音乐家达1000余人,专门从事民歌收集和歌曲创作,演奏和乐器制作。当时乐府中的李延年[1]就是著名的作曲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乐府”时期就进入正规化、专业化的轨道。

  (1)秦汉时期的声乐艺术

  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声乐艺术的主要形式是大型歌舞。在汉代的歌唱领域,当时兴起了一种叫“相和歌”的歌唱形式。“相和歌”开始产生于民间,是没有伴奏的歌谣。后来发展成一人唱、三人和的演唱形式,再后来发展成“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复杂形式,它不反要求一人唱、众人和,还加入了乐器伴奏,且要求唱的人不定期要敲打一伴节奏乐器。

  “相和歌”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构成了汉魏时期的“相和大曲”。这是一种大型的声乐歌舞套曲。当时相和大曲有15种。“相和大曲”已经具备了三段式的歌舞曲的基本结构。由此可见中国的声乐作品,演唱形式到此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西汉时期著名的歌唱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

  从“相和歌”、“相和大曲”的演唱形式看他们是当时比较大型的声乐艺术形式,“执节”者其实已起到了合唱指挥的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汉朝当时出了叙事歌体,这可以说是声乐艺术上一个极大进步。《孔雀东南飞》就是典型的叙事歌曲代表。全曲长达350多个乐句。演唱必须具备相当的演唱技巧。当时要用明亮动听、优美感人的声音演唱如此之长的歌曲,可见当时演唱者的声乐演唱技巧。同时可以想象,若不经过严格训练和长期实践,这种程度的演唱功力是不可能达到的。

  还要一提是汉代除有乐府歌谣杂曲、相和歌外,还有饶歌、郊届歌、琴歌等声乐艺术形式。

  “铙歌”是通过“丝绸之路”引进的胡曲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军队仪仗、庆典、祭祀等活动。要求乐器和男声齐唱相结合,可以说是我国大型交响合唱的先驱。它比欧洲的康塔塔(大合唱)早了一千多年。

  “琴歌”是一种自弹自唱的声乐艺术形式,当时出现了司马相如、刘向、桓潭、蔡邕等著名的儒士“琴歌”歌唱家。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声乐艺术

  到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中国音乐文化进入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民族音乐大融合的时期,汉时的“相和歌”辗转南北、后演变为“清商乐”[1]。同时出现了音乐文化的大交流。西域音乐文化开始东进,佛教开始传入并盛行。统治阶级到处修建寺院,佛塔并常有歌舞杂技表演。僧人也用歌唱吸引听众,宣传教义,这样一些西域传入的佛曲得到流传。中国僧人也将“梵音”佛曲译为汉文,用中国音调演唱,由于受梵文拼音的启发,这样直接促进了我国音韵学的发展。对后来歌唱和作曲产生深远的意义。“佛曲”的传入对我国声乐艺术教学的发展起到启发的作用。我们听佛教寺院里的僧人演唱,声如宏钟,余音绕梁。曲调平和宛转,声音轻松自如,嗓音经久耐用。这就应该是利用科学发声方法的结果。

  (3)隋、唐时期的声乐艺术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实现南北统一,自此以后,国家统一,声乐艺术的发展随入进了极其辉煌的阶段。

  隋朝统治历史短暂,仅仅37年。之后唐朝建立,大唐帝国统治近300余年。尤其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100年间。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社会富裕、经济繁荣。这样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民族文化素质空前提高。由于唐朝最高统治者对音乐的爱好与提倡,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支配的作用,形成了举国上下喜欢音乐的社会风气。最早成立了专门的音乐教育机构——“教坊和梨园”。

  在声乐领域,民间俗乐中的“曲子”和“变文”开始盛行,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和演唱艺术的兴起。虽然汉、魏时期的相和大曲,清商大曲已是结构完整的声乐大套曲,但隋唐的“燕声大曲”[1]则进一步吸收了外来音调与形式,发展了歌舞音乐的更高阶段。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是唐玄宗李隆基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由于这部名作早已失传,到了宋代,姜夔才在其中选一段填词,一直流传至今。

  “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是一种可以随便填入各种歌词,百唱不厌的民间歌曲形式。《杨柳枝》就是隋炀帝时相当流行的“曲子”。另外,白居易、李煜等都有依声填词的《望江南》等名篇传世。

  “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常先用散文叙述一篇故事内容、然后用韵文唱一遍,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所知道“念经”。是我国唐代的一种声乐形式。

  应该说唐代的“曲子”和“变文”也是构成我国民族声乐的两块基石。唐大曲(燕乐大曲)的发展,促进了唐代我国民族声乐的全面发展。

  在唐代还有专门从事声乐教育的机构黎园[2]。既然有了专门的声乐培训机构,那么它就有专门的系统培养和训练方法。这无疑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涌现大批高水平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如:许和子、张红红、刘采春、丽音等。他们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先行者。

  隋唐时期的音乐家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技艺高超,富有文化修养,构成了我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音乐家群。在声乐方面最著名要算是永新(本名:许和子),吉州(今江西吉安市)永新县人。史书记载,永新出楼歌唱“广场寂寞,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永新是我国历史以声情并茂著称的歌唱家。由此可见,早在1500年前隋唐盛世,我国声乐艺术对歌唱情感的要求甚高。

  另外一名著名歌唱家是天宝年间的念奴,据说:念奴一人可与25人之多的乐队一起演唱,声音相互追逐媲美。史书有载:“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部吹管逐。”由此可证明,当时声音的发声技巧是何等高超。用现在说法看来,发声方法不正确,不科学,共鸣调节不好,是不可能有如此大的音量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条件下与25名管乐手配合演唱。

  还有杨琼,是唐代著名的民间歌*,本名杨播,乃江陵酒*,也是唐代歌唱家中声情并茂的典范。史书有载:“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欲说问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

  二、戏曲时代――宋、元、明、清时期声乐艺术的演变

  (1)宋元时期的声乐艺术

  经历随唐盛世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宋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宋代以来,歌舞在社会生活中地位逐渐缩小,代之而起是戏曲,曲艺的兴起。北宋王朝统治的160多年间,工商业空前繁荣,城市随之而兴盛。为适应城镇市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北京的各城镇中普遍设立了“瓦舍勾栏”[1]等如乐场所,这样市民音乐迅速发展,同时涌现出了大批著名曲词作家和唱词艺人。创作出了极为丰富的曲子作品,并按一定的结构原则联成套曲形式――唱赚。“唱赚”是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演唱难度很大。这时,说唱艺术走向成熟,创出大型的演唱形式——诸宫调,后来,诸宫调的形式为戏曲艺术的确立创造了条件。杂剧艺术由于吸收了唱赚和诸宫调的营养也越来越接近于真正的戏曲。《西厢记》就是著名杂剧代表作品,是将歌唱和歌舞结合在一起的声乐形式,这又一次将中国声乐艺术推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南宋,城镇音乐文化得到更大发展“瓦舍勾栏”比北宋更多更普遍,已出现了民间艺术的专业组织——社会和书会。南戏在杂剧影响下迅速成长。南戏也称南杂剧,主要是由地方民间民俗歌曲发展而成。

  “宋词”是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可以歌唱的形式。这种新的音乐文学形式,当时叫小曲、小唱、嘌唱或词曲。配上音乐旋律称为曲牌,例如:《点降唇》、《菩萨蛮》、《卜算子》、《念奴桥》等。

  创作宋词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豪放派苏轼、陆游、辛弃疾等;抒情派有晏殊、李清照、柳永、姜夔、沈括、张炎等。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有名的词曲歌唱家,如李师师、孔立传、张五牛等。

  宋末,蒙古族兴起北方,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元代文人地位极为低下,许多人流落民间。特殊的生活环境,使杂剧艺术发展呈现空前的繁荣。元杂剧在剧本结构、宫调体制、表演方式等方面比宋杂剧更为完善,更为成熟。这样元代音乐出现巨大转折,由歌舞转向戏曲。从此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基本分为歌唱和戏曲两个方向纵向发展。

  戏曲艺术的确立与发展,标志着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步入新的阶段。元曲的内容通俗易懂,既反映人民生活而易于被接受。元曲分杂剧和散曲。

  元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和诸宫调。小令是流传的创作的单首歌曲。当时演唱水平相当高。这时声乐艺术与戏剧等开始已有分离的迹象。

  元杂剧继承了宋杂剧的传统,无论在形式、内容、曲调上都有很大提高,一大批优秀演员表演水平使当时北方舞台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元杂剧到后来实际上形成一种唱剧。有点像西方的歌剧综合艺术。

  在元杂剧兴盛之时,声乐演唱艺术理论也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关于对演唱技巧的论著闻世。如张炎的《词源》[1]。燕南芝庵的《唱论》[2]

  二、戏曲时代――宋、元、明、清时期声乐艺术的演变

  (1)宋元时期的声乐艺术

  经历随唐盛世以后,中国历史进入宋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宋代以来,歌舞在社会生活中地位逐渐缩小,代之而起是戏曲,曲艺的兴起。北宋王朝统治的160多年间,工商业空前繁荣,城市随之而兴盛。为适应城镇市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北京的各城镇中普遍设立了“瓦舍勾栏”[1]等如乐场所,这样市民音乐迅速发展,同时涌现出了大批著名曲词作家和唱词艺人。创作出了极为丰富的曲子作品,并按一定的结构原则联成套曲形式――唱赚。“唱赚”是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演唱难度很大。这时,说唱艺术走向成熟,创出大型的演唱形式——诸宫调,后来,诸宫调的形式为戏曲艺术的确立创造了条件。杂剧艺术由于吸收了唱赚和诸宫调的营养也越来越接近于真正的戏曲。《西厢记》就是著名杂剧代表作品,是将歌唱和歌舞结合在一起的声乐形式,这又一次将中国声乐艺术推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南宋,城镇音乐文化得到更大发展“瓦舍勾栏”比北宋更多更普遍,已出现了民间艺术的专业组织——社会和书会。南戏在杂剧影响下迅速成长。南戏也称南杂剧,主要是由地方民间民俗歌曲发展而成。

  “宋词”是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可以歌唱的形式。这种新的音乐文学形式,当时叫小曲、小唱、嘌唱或词曲。配上音乐旋律称为曲牌,例如:《点降唇》、《菩萨蛮》、《卜算子》、《念奴桥》等。

  创作宋词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豪放派苏轼、陆游、辛弃疾等;抒情派有晏殊、李清照、柳永、姜夔、沈括、张炎等。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有名的词曲歌唱家,如李师师、孔立传、张五牛等。

  宋末,蒙古族兴起北方,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元代文人地位极为低下,许多人流落民间。特殊的生活环境,使杂剧艺术发展呈现空前的繁荣。元杂剧在剧本结构、宫调体制、表演方式等方面比宋杂剧更为完善,更为成熟。这样元代音乐出现巨大转折,由歌舞转向戏曲。从此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基本分为歌唱和戏曲两个方向纵向发展。

  戏曲艺术的确立与发展,标志着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步入新的阶段。元曲的内容通俗易懂,既反映人民生活而易于被接受。元曲分杂剧和散曲。

  元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和诸宫调。小令是流传的创作的单首歌曲。当时演唱水平相当高。这时声乐艺术与戏剧等开始已有分离的迹象。

  元杂剧继承了宋杂剧的传统,无论在形式、内容、曲调上都有很大提高,一大批优秀演员表演水平使当时北方舞台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元杂剧到后来实际上形成一种唱剧。有点像西方的歌剧综合艺术。

  在元杂剧兴盛之时,声乐演唱艺术理论也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关于对演唱技巧的论著闻世。如张炎的《词源》[1]。燕南芝庵的《唱论》[2]等,他们对演唱艺术与技巧都作了精湛的论述。另有北宋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的《乐律》一章中写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元朝著名的歌唱家代表有:忠都秀、张德好、珠帘秀、顺时秀及回族米里哈等。

  据考证:到元代,声乐演唱形式已出现独唱、对唱、齐唱与和唱的形式。

  (2)明、清时期声乐艺术

  在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传统的说唱、民歌、戏曲、歌舞、器乐已形成明清时期五大类音乐特证。声乐艺术已演变成各种戏剧,曲艺、歌唱等形式。

  戏曲无论从词曲结构还是演唱表演上都得到更深入的发展,并走向成熟。戏曲按唱法、形式和风格分成了四大声腔派,即: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其中昆山腔是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留存最久的戏曲音乐。

  后来,又有戏曲专家对昆山腔进行改革。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是:把“平直无意致”的昆山大戏,改为“细腻水磨,一字数转,清柔婉折,圆润流畅”的“水磨腔”。在唱法上强调吐字,过腔,收音。对咬字中字头、字腹、字尾都要非常讲究。

  “梆子腔”在明后期流行,也称西秦腔,乱弹、秦腔。康熙以来,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区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地方梆子剧种。梆子腔其声音要声音高亢激越、气势雄伟,既能表现慷慨激昂和凄楚悲切之情,又具有活泼流利和插科打诨之趣。

  “京剧”,形成于清代中期,当时北京是全国戏班子荟萃的地方。当时徽班艺人与其他剧种进行频繁交流,吸收各种剧种的营养成,逐渐演变成了京剧。

  京剧唱腔以“皮”“黄”为主又称“皮黄腔”。京剧中西皮腔要求唱腔明朗流畅,情绪高亢。二黄腔要求深沉柔和。后来京剧又产生了许多种唱腔的流派。

  到这里,我们总结前人类声乐发展历史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劳动号子,或象《侯人歌》一样简单原始的声乐形式,到后来的诗歌、宋词、杂剧、元曲、戏剧、诸宫调说唱艺术等都证明中国声乐艺术从远古时期开始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过程。除戏剧在明、清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外,明清的歌曲极为丰富,特殊是民歌在明朝中期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声乐演唱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为诗,宋朝为词,元朝为曲,那么歌曲(尤为民歌)就是明朝一绝。当时文人们广泛收集、整体、出版民歌。象冯梦龙选编的《挂枝儿》、《山歌》搜集歌词达800余首,到清代先后刊印的民歌集极为丰富。但只有少数有曲谱。明、清时期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和唱等。

  当时,不少民歌歌颂农民起义,揭露阶级矛盾反抗统治阶级。且广为流传,如安徽民歌《风阳花鼓》就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象这些民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旋律悠扬、朴素,歌唱朗朗上口,曲调优美。

  除大量民歌在明、清留存外,当时还有许多艺术歌曲遗存。如音乐家魏双候的四世孙将魏双候当时带到日本的200余首曲谱的50首编成《魏氏乐谱》,反映了明代部分宫廷歌曲的风貌。如:《敦煌乐》

  “琴歌”是富于抒情性的古代歌曲,明代出现了专门的琴歌谱集。琴歌一般是随着七弦琴弹轻吟低唱。曲调多为平缓吟诵性。如《长相思》

  “小曲”是民歌的进一步发展,常用乐器伴奏,且增添了过门,有的小曲长达200多小节。如《山门六喜》。

  《 山门六喜》全曲有六段,即由六个牌子组成,曲调婉转、平稳,结构严谨,歌词内容丰富。音域不是很宽广,有叙事性。演唱时要求声音明亮、婉转、流畅。从曲目可以看出,有的一字就有数音要求演唱连贯。整个曲子演唱要清晰悦耳。这就要演唱不仅要有清脆的嗓音,还要受良好的训练,要唱出“味儿”。

  还要一提的是,在明末,“吴歌”盛行一时,它是苏杭地区的民歌,在全国广泛流行。是主要歌颂男女爱情的声乐作品;“粤歌”是清代盛行于两广地区的乡间民歌。它保持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声乐论著方面,有清朝徐大桩撰写的《乐府传声》,作者在此书充分论述了歌唱中“声”与“气”的关系,提出了“正字音,审口法,别宫调,重曲情,放松喉咙”的歌唱原则。

  由于戏曲音乐在各地逢勃发展,明清时期戏曲音乐已成为民族声乐的主流。那么涌现出来的是更多的戏曲表演家、戏曲音乐家和演奏家。如:魏良辅是明代著名的戏曲音乐家,沈璟是明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魏长生是清代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等等。

  明、清的说唱法艺术也是相当流行的一种声乐形式,且发展得非常完善和成熟,大体分为:鼓河、子弟书、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弹词等。

  通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在宋、元、明、清时期,歌唱活动开始从众多的音乐艺术中脱离出来,成为专门的一种声乐艺术形式,尤其是在中国近代社会以后,西洋声乐艺术开始进入中国。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

相关文章 推荐

大家都在看

聊聊乐器与性别的关系

聊聊乐器与性别的关系

学乐器和性别也有关系?是的。不是贬低女性,除了个别乐器,绝大部分乐器演奏技艺,女性能超过男性吗?女性一般适宜学练一些弹拨乐和弦乐,像古筝、琵琶、竖琴、月琴、...

音乐百科 166 阅读

戏曲音乐曲牌[绵搭絮]简介

戏曲音乐曲牌[绵搭絮]简介

戏曲音乐曲牌[绵搭絮]简介...

音乐百科 90 阅读

音名为什么从C开始?

音名为什么从C开始?

初中音乐课刚开始学音名时,老师告诉我们,1234567这七个音的音名分别是CDEFGAB,当时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从C开始呢?为什么不按字母顺序用ABCDEFG,非要这么颠三倒四呢? 当时我有一个直...

音乐百科 370 阅读

孩子什么时候学琴最好?

孩子什么时候学琴最好?

如果可能,赶早不赶晚 乐器学习需要阶段性成果 儿童阶段是孩子大脑快速发育的阶段 了解不同乐器的学习特点 音乐接触的必要 神童故事的大肆渲染,将人们进入了一种极端的...

音乐百科 163 阅读

现存曲艺曲种[茂腔]简介

现存曲艺曲种[茂腔]简介

茂腔 戏曲剧种。或称肘鼓子、周姑子,柳腔同出于百年前流行在山东诸城、高密、胶县一带的本肘鼓调。当时只敲锣鼓,不用弦乐伴奏,唱腔下句尾音带哦嗬唵的帮腔。后来受...

音乐百科 90 阅读

适合小学生唱的歌曲

适合小学生唱的歌曲

适合小学生唱的歌 1.静静地听 2.最美丽 3.眼睛 4.跨世纪的新一代 5.踩雨 6.荷塘边的歌谣 7.槟榔树下摇网床 8.我为老师唱支歌 9.深情的爱 10.寻找春天 11.哪里有秋天 12.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3.幸...

音乐百科 167 阅读

现存曲艺曲种[翼城琴书]简介

现存曲艺曲种[翼城琴书]简介

翼城琴书 曲艺的一种。发源于山西翼城县一带。流行于晋南广大农村和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有二百多年历史。历代较著名的艺人有清代末年的小张氏、尉老八,以及近代的...

音乐百科 91 阅读

先现音介绍

先现音介绍

后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前一和弦的同一声部先出现,成为前一和弦的和弦外音,称为先现音。先现音的特点是前后声部音的重复。它发生在弱拍或弱音节,时值一般较短。先现音用...

音乐百科 219 阅读

音乐家的听力保护

音乐家的听力保护

本篇音乐家的听力保护由杰拉尔德克里克斯坦撰写,他是Music Entrepreneurship Career 的创始人,现在国际上讲课并撰写各种音乐家、教育家和艺术组织感兴趣的话题。 真实故事: 一位打击乐教授担...

音乐百科 132 阅读

约翰·斯特劳斯《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简介

约翰·斯特劳斯《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简介

在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中,《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是人们所喜欢的一首。这首曲子除了旋律十分动听之外,它的名字也很吸引人。 《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是约翰斯特劳斯于1867年初写成的...

音乐百科 244 阅读

学琴就是有益于大脑发育!

学琴就是有益于大脑发育!

演奏乐器对你的大脑有什么好处 我们怎么知道的呢? 大脑听音乐和做其他的区别 演奏音乐对情感方面的作用 怎么知道这些好处都是来自音乐...

音乐百科 141 阅读

升II级下属变和弦介绍

升II级下属变和弦介绍

升高II级音的下属变和弦只在大调中应用。在#II级音与下属音之间为减三度,因此常用第一转位,作增六度排列,形成下属系统的增六和弦组。和弦的五度音可有自然VI级或降V...

音乐百科 223 阅读

音乐艺考生:一定要重视“小三门”的学习!这才是学音乐的基础!

音乐艺考生:一定要重视“小三门”的学习!这才是学音乐的基础!

很多音乐艺考生都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课上,不过需要警惕,小三门在考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还会起到决定最终排名的作用! // 小三门都包括哪些科目呢? // 视唱 从字面上来讲,...

音乐百科 200 阅读

孩子为什么学琴?

孩子为什么学琴?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琴的问题上很矛盾:不学吧,眼看周围的孩子都在学琴,自己的孩子如果有音乐天分错过了机会怎么办;学琴吧,又担心自己的孩子不是这块料,学不出来。其...

音乐百科 185 阅读

儿童学乐器的好处

儿童学乐器的好处

难得糊涂:学乐器是一件很苦的事。对于孩子,不一定有太多乐趣可言。所以家长一定要看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慎重选择所学乐器。如果让我推荐学习什么乐器,我比较倾向西洋...

音乐百科 117 阅读